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唐小梅
[导读] 学生身体发育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小学阶段
        摘要:学生身体发育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小学阶段,在新课改下,有效开展小学体育课,就是为了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敢于拼搏的勇气。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入手,展开阐述,提出如何运用教学方式来提升体育教学有效的几方面重要策略。希望小学体育教师在注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为今后打造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引言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下,国民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不少小学校园的体育教学存在着问题,阻碍了体育教学在小学中的良好开展。
        1有效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有效性教学指的是学生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之后,身体素质有效增强,运动技能有效提升,运动参与度显著增加,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有效提升,强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各项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情感、体育学习态度及体育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满足个人与社会教育价值需求所实施的教学活动。
        2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1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师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更为显著。学生如果在体育课堂上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职能,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对于经营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2.2开展体育活动的器械设施不够完善
        尽管教育行业对体育教学不断提高重视,但还是存在一些阻碍小学体育教育开展的因素,其中一点就是小学具备的器械设施不够完善。有些学校的基础性器械不够完善,就使得教学开展起来不够专业,难以开展。除此之外,有些小学校园仍然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甚至为了完成文化任务而减少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器械设施的不完善使体育教师无法有效开展体育活动,也无法让小学生充分融入到体育锻炼中去,限制了体育教学作用的发挥,更限制了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和体育多样性建设。单一乏味的体育课,逐渐会使小学生对体育教育不抱期待。
        2.3对学生兴趣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在传统教学观念下体育课程长期受忽视,从而也导致了学生兴趣不受重视,这是教师的失误,也是教学工作不到位的体现。大多小学体育教师更多的将精力放到了完成教学任务上,为了教学而教学,并未充分感受学生之感受,也并未尊重学生想法,没有抓好学生兴趣点,导致体育课教学氛围枯燥、刻板,学生学生热情得不到提高,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发挥不了作用,直接阻碍了体育有效性的提升。
        2.4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接受能力不同,导致学生体育知识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并以此为核心展开详细分析,选择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教师选择科学合理教学方式,既能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3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建议
        3.1指定严谨的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不管是文化课教师还是艺术课教师都应当对得起“教师”两个字,有足够的担当,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师对于教学是否有一定的掌握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这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将课程备好,同时还需要从多个角度、思维上找寻新鲜事物,将其融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当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课程进行编制。

如果能够明确教学目的,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教学的随机性以及盲目性,让教学具备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3.2完善体育器械设施
        体育器械设施不够完善,阻碍了体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比如说在一些器械设施不够完善的小学校园内,器械设施的数量远远达不到合理的配比,使有些小学生无法真正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影响了小学生的参与率。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所探究的有效性策略就是完善体育器械设施。在体育教学中,器械设施直接影响体育教师开展课程的有效性,也影响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质量。如果体育器械设施完备,在结合设施使用的情况下,教师再教给小学生安全的操作方式,就会大大提升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因此,学校应重视小学体育教育,舍得出经费用于器械设施的健全,使体育教师能够有效教学,也保证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3.3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培养重视程度
        想要较快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需要体育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及时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充分抓好学生的培养工作,并将学生的培养工作作为奋进目标,清楚认知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引导、指导作用,将小学生放到教学主体位置上,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状况,围绕学生不断展开多元化教学活动,只有调整了教学观念,教学路线才不会跑偏,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
        3.4落实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教学是近些年经常应用到各个学科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手段,能较大程度、较为明显的提高课堂氛围,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体育可本身具有一定娱乐性,游戏教学的加入,极大展现了体育课程的生动性、趣味性。小学生处于爱玩、好动的年龄阶段,游戏教学的加入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关注目光,调动小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运动兴趣,有了兴趣的加持,小学生可以很积极地配合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既升温了课堂教学氛围,还加强了学生锻炼成效,可谓一举两得。游戏教学可以在多个环节中展开,可以在体育课前期的热身运动中加入,也可以在后期巩固技巧、方法中加入,增加课堂整体趣味性,极大地提升了体育教学有效性。
        3.5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者自身的专业技能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不够专业,那小学生所学到的体育知识也不够规范,在运动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所以,学校不可忽视对体育教师的严格要求,应该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第一,小学体育教师也和其他教师一样需要进行选拔才能进入教师行业。第二,教师还要进行一些技能培训才能上岗就业。只有各个方面都比较专业的体育教师才能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使小学生得到规范安全的体育指导。
        3.6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勇于竞争的精神
        体育是一门竞技性的学科,小学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体育竞赛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
        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在有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做到标准示范,可创造性开展适量的体育比赛,以此不断激发学生体育训练的热情,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培养勇于竞争的精神,从而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文辉.体验课堂快乐,感悟体育魅力——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9(12):87-88.
        [2]史泽毅.关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200-201.
        [3]莫小花.巧教·乐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9,39(18):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