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后,就提出了素质教育和核心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学工作,除了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强调了艺术类课程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初中教学工作中,初中美术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往往会受到忽视,其课时安排比较少,教学质量也不高,很多学校对于美术教学都采取了敷衍的态度,但是,初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被忽视以后,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本文就从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出发,探讨如何在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初中阶段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学生会面临着比较大的学习压力,学校方面也普遍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在这种环境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往往被忽视,甚至很多初中生都无法在初中阶段正常进行美术学习,更多的是以兴趣社团的形式存在,让学生在社团内进行练习,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在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下,人才的培养应该注意提升其综合素质,而这其中就包含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初中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下文就对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存在偏见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由于初中的学生会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所以很多初中学校都会十分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对于美术和音乐等艺术类的课程则往往比较忽视,认为其不会对学生的课业成绩产生提升作用,反而可能会让学生玩物丧志,导致成绩下降,所以就在教学过程中压榨美术教学的时间,文化课程取代美术课程的情况时常出现。该现象之所以会存在,主要是因为学校和家长方面都在思想上存在偏见,没有认识到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也没有认识到其对学生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很多美术教师也可能会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这些都导致了初中美术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教学理念不正确
初中的美术教学更加具有实践性,无论是教学的过程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都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但是我国很多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并不正确,教师本身并没有认识到教学工作的实践性,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就无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把控,导致教学工作的质量低下。
3、授课方式单一
我国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些高质量的美术作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临摹,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艺。该过程比较枯燥,学生往往在临摹的过程中就会逐渐丧失对作品的兴趣,同时临摹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限制,这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二、提高初中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其实人们日常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其身心的快速发展会使得其行为和思想上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在该阶段,如果能够对其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就能够促进其健康成长。通过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美的感受,受到更多正面事物的熏陶。
2、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
通过初中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接收到更多来自外界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正面与负面混杂在一起的,这时就需要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自觉进行信息的筛选和吸收。当前初中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取很多的信息,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而如果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就能够对这些事物的美丑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鉴别。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想要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对美术知识抱有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美术知识相比于文化课知识,其本身的趣味性更强,学生对其的初始学习兴趣也会比较高,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努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动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初中美术的《京剧》的相关教学中,就是想要让学生感受到京剧脸谱中的美,就可以先向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京剧片段,播放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视频,或者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活跃,而学生能够在该氛围下放松身心,积极发展思维,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如此学生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京剧蕴含的美。
2、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
目前我国很多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性以及思想上存在偏见,所以使得很多学生认为美术教学主要是学习画画,并不会对自身的课业成绩产生提升作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自然也就缺乏审美意识,不能有效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除了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比如教师就可以在《摄影》相关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与家长一起拍摄美景,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能够观察到点滴生活中的美。
3、创新教学模式
我国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学模式的落后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比如当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慕课教学法,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探究模式,应用效果比较显著,比如在《中国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共同学习编中国结,可以每个成员学习一种编造的方式,然后制作成成品,在班级进行展示。
结束语:综合上文内容可以得知,在我国的初中教学工作中,初中美术教学与其文化课程相比,其往往会受到忽视,导致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也得不到提高。本来通过初中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目前初中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很多教师在思想上存在着偏见,教学理念不正确,授课的方式也十分单一,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因此在现代初中教学工作中,要求学校方面必须要加强对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视,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婷.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11-212.
[2]解玲玲.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203.
[3]张莉.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9(07):45.
[4]李晓玲.浅谈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广东蚕业,2018,52(09):40+42.
[5]李修亮.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