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谢丁雪
[导读] 当下社会充分保护以及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当下社会充分保护以及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教育阵地开展传统文化教学非常关键,而初中阶段课程教学中古诗文作为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不仅蕴含了诸多做人的道理,更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引导工作,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制定多样化的课程教学策略开展课程教育。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以及方法
        新课程标准之中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强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师化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之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环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魅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程内容提出并展开实施之后,部编版教材中也增加了许多古诗文篇章以及内容,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措施,初中古诗词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其中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文学习中积极传承传统文化,使得理论知识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古诗文教学不仅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推动整个古诗文教学体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提炼其中内容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在古诗文、文言文内容讲解知识有意识地渗透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小故事,以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2.1 提高教师素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知识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教师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教师本身需要将教学与育人充分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强化对古诗文以及传统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高自身人格修养来影响学生,以更有效地引领学生展开课程学习,体会到传统文化内涵。
        2.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通过对实际教学现状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许多初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较少,甚至有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究其原因,则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较低。所以,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在诸多教学手段之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图片、视频、音乐等内容,使得原有教材之中的抽象事物,更为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教师在讲解《岳阳楼记》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环节为学生制作PPT,并在其中向学生介绍该文章作者的生平简介以及作者在创作这一文章时的历史背景,使得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及理解。之后,教师将从网络上查找的相关视频进行播放,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程度,降低课程学习难度。当整篇文章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从选择全文的经典句子进行讲解,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表达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以及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辅助下,通过视觉、听觉上的冲击调动了学生感觉器官,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充分培养了学生忧国忧民的历史情怀。
        2.3 结合古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内涵
        古诗文可以被看作是古代的文章,其主要也是描述古人的生活,古诗文之中的内容大都也来源于实际的生活。所以,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与实际生活相关联,通过结合实际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得学生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知识中蕴含的魅力。例如:一些古诗文所描述的场景是某一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教师可以将古诗文中描绘的内容与当下这一节日时的风俗融合,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如,教师在讲解《水调歌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中秋佳节的赏月思人的习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并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使得学生体会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浓浓情感,提高学生对中秋时节期盼团圆这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结语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教师意识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以及作用,通过提高自身素养以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来展开课程教学,深入挖掘古诗文之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任翔.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化刍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23-28.
        [2]林文海.浅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3):21+23.
        [3]魏嘉慧.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文学教育(下),2020(05):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