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李红辉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们如今的社会,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影子。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本文基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措施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措施研究
引言
        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实施深度融合,则能够改善中小学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同时为学生创设标准合理的现代化学习平台,以为学生学习各科目理论知识提供便利支持。而对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说,也应要求相关人员在各项标准化措施的支持下改善各项问题,确保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深度融合能够满足我国现代化教育行业发展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教育行业经济发展水平
        在教育行业变革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条件下,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这就应借助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学中传统教育模式实施优化调整,改善传统教育模式潜藏的问题,有效控制传统教育模式对中小学各科目综合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加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我国教育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支持。也就是说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能够实现我国教育行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目标。不断提高我国各地区教育行业经济发展实力,使得中小学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层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只来源于教师或教科书,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少,而且获取的知识面较窄,教学效果不明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往往是旁征博引,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存储的知识量有限,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的获取知识,或者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可以和一些全国名师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在不知不觉的拓宽了。
        (三)积极转变固有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错综复杂,学生在学习各科目知识时很有可能会出现思维混乱的问题。加上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现有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必然影响中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各科目知识时的兴趣,这对于中小学教学实施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而强化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则能够将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信息化教学模式。比如将黑板转换成多媒体课件。节省教师在课堂上书写板书的时间,更为有效的提升中小学教学效率。
二、培训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需加强
        研究成果中,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这两方面比较强,而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管理深度融合较弱。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靠教师,近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投入大量资金打造了国培、省培、市培、区培、校培五位一体的教师培训体系,在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培训者的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同样不可忽视,如何在中小学培训中为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做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榜样,这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这一领域的研究恰恰在现实中依然是短板和弱项。
三、从融合到介入,多一些难点攻克
        信息技术能够聚焦学生们的兴趣、热情和注意力.然而,仅仅做到这样是不够的.作为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一大“神器”,信息技术还应在快速攻克知识难点方面“大展神威”.的确,小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仅凭肉眼和传统技术,无法被学生快速掌握.此时此刻,借助信息技术拨之、疏之、引之,或能轻松地突破难点、重点.当学生们把那些“晦涩的、难懂的、复杂的”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时,心中盈满了巨大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四、深度融合基础上的创新研究需深入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发展经历了结合、整合、融合、深度融合等阶段,现已提出“融合创新”的概念。融合创新就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条件,在一定环境中,通过实践探索把各种要素重新组合匹配,用有别于常规的方法满足自身需要、解决现实问题、获得最大效益的行为。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只有从满足自身的工作需要出发,遵循并融合信息技术和自身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两方面的规律,对本职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细小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才能在软硬件开发、教育教学过程、模式方法、管理服务等方面更加科学、精细、有效,使教育像其他行业一样利用信息技术发生革命性改变。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值得关注的研究发展趋势。
五、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目前的中小学都在开展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但是在实际的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没有把握一个“度”,好多教师过多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完全依赖信息技术,一些本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会明白的知识,教师要进行图片和动画来呈现出来,这样不仅仅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而且让学生过于依赖形象思维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较大的惰性。随之而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下降了。有的教师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中,课件都是网络下载的,并不适本校的中小学生。总之,在信息技术辅助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方位、多角度去探索和思考,有机的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结束语
        常常欣喜于这样的课堂:摇曳生姿、厚重坚实、情理交融、高效优质、立体的呈现方式、鲜活的学习方式、精彩的互动方式……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情感的翅膀是扑棱棱的,自然,所学所得也能长久地贮存在学生们的记忆库中.这一切,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彭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66-167.
[2]高成杰.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成效[J].名师在线,2019(27):12-13.
[3]王建东.云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3):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