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创新与应用-高校环艺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李东瑞
[导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带动了文化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于创新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对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是机遇也是挑战,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新思维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其中设计色彩课程一方面承担着专业所需色彩基础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设计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本文基于以上观点,针对高校环艺专业设计色彩课程在培养创新与应用能力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主题概念;多元化;教学实践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带动了文化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发展理念,“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国家和社会对于创新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这对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是机遇也是挑战,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是创新思维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设计过程是一种思维创造过程,优秀的设计作品都是这一过程的完美体现,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贯穿于环艺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高校环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基础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设计色彩课程一方面承担着专业所需色彩基础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就是对设计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本文基于以上观点,针对高校环艺专业设计色彩课程在培养创新与应用能力方面展开研究。
二、研究现状分析
        艺术设计源于西方,欧美一些国家对于设计色彩创意思维方面的研究和艺术设计在应用领域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成熟。例如法国著名色彩设计大师让.菲利普.郎科罗创立的色彩学说——“色彩地理学”,就是研究这一领域的色彩学说,其主要研究世界范围不同地域居民的色彩表现的方式与景观结合的视觉效果,考察这些区域人们的色彩审美心理及其变化规律,通过研究最终将这些研究成果与艺术设计相结合。近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断改革和完善,在注重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也逐步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色彩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也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成果,例如《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文章正是基于传统的色彩教学和艺术设计色彩教学结合的成果,强调设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依据设计主题进行色彩设计。然而课程结构组成和应用体系仍不完善,甚至存在脱节的情况,教学思路单一孤立,不能明确有效的形成教学成果等。
三、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
        随着工业现代化、信息技术现代化,我国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同时,随着我国加快建设文化大国的步伐,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趋势已经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模式探索就显得势在必行。因此,高校环艺专业设计色彩课程已经不能只作为一门一般性的基础课程对待,需要将多元化的课程理念和主题性的空间设计概念导入其中,拓展课程教学的广度与研究深度。本文希望通过对高校环艺专业设计色彩课程研究,特别是关于创新思维培养和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从而摸索出一些适合于当代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拓展本专业学生在色彩应用领域的途径,指导课程教学实践,启发和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的全面成长。


         研究的创新之处,一是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与课程相关的多元化内容理念和空间设计概念的教学训练方式,使每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目的明确,分析表达主题性概念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掘发挥作用;二是将色彩要素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引入到教学中,使其由原来的孤立单一转变为丰富多元,全面增强学生的思维认识与应用能力以及设计信心;三是开展团队式实践,在设计色彩课程中建立以三至五人为一组的学习团队,采用一个团队带着一个主题或一个概念进行学习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互相辅助形成团队研究式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研究内容与改革实践
        1.环艺专业设计色彩创新思维与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设计推动着创新思维和精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现代理念是实现设计专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在高校教育艺术设计大的发展趋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向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和应用性强的知识结构的模式转变,引入多元性思维训练、概念性引导训练、启发性的创新训练的教学模式;同时,着力探索和开发基于高校环艺专业教育的特色资源,如学院资源平台(跨专业、跨系之间的交流合作,组织参加专业性的研讨、比赛,参与实践性的项目等),区域文化经济优势资源导入(区域经济带色彩文化资源的、民族地域色彩文化资源)等;逐步形成专业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学、促进教学良性循环,更好的为专业、为设计服务。
        2.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探索和实践三位一体式的设计色彩教学方法,即设计色彩理论知识的学习(色彩的发展、色彩的基本属性、色彩的管理系统、色彩的功能、色彩构成的原理、色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关系、色彩的象征性、色彩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的表现等方面),设计色彩技能学习与运用(色彩媒介的学习运用、表现形式的学习运用、配色原理的运用等方面),设计色彩的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和色彩文化资源导入(多元化、概念性的课题理解、解读与表达等方面)等三个方面的研究,采用启发、引导、示范等方法,在实践实训中,通过对色彩表现的主题或概念、色彩表现的媒介、色彩表现的技法等方面的不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色彩,运用色彩,发掘学习者自身的创新思维,结合自身对色彩的理解,了解色彩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更准确更高效的为应用服务。项目实训中,通过主题性空间设计课题与概念性课题的色彩表达训练,使得设计色彩课程与思维,思维与应用的联系逐渐明确和增强。
        3.教学评价标准研究: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是由教学主导即教师与教学主体即学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主要是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法是对课程作业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优势在于教师处于教学一线,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态度、成果了解全面具体,能全面的给予学生评价;然而当前,这样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目前教育发展的水平,需要将社会的反应引入到课程的评价标准中,形成以实践成果对教学进行评价的标准。
        4.教材建设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全面的教学评价标准,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以及学院自身对教材、讲义的编写方面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通过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理念、思维训练的理论与作品、色彩衍生方面的案例等,引入借鉴国内外设计色彩教学优秀的教材,通过实践成果,完善自身的教材建设。
五、结论
    综上所述,注重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作为艺术设计领域的主要阵地,应该站在事物发展的前沿。在高校环艺专业设计色彩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中,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主题性的空间设计概念,以及社会化的评价标准和优质的教材建设,都能够促使环艺专业设计色彩课程不断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慧红.对大学设计色彩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J]. 大众文艺, 2010.
[2]杨潇潇.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再思考[J]. 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2018.
[3]易莉莉.论设计色彩教学中创新性思维培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7).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的高职院 
          校环艺专业设计色彩课程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B092)

作者简介:
李东瑞(1982.1~),男,内蒙古包头市,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讲师,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商业展示设计
详细地址:广西北海新世纪大道五号北艺橄榄苑3栋1103  邮编:536000 联系电话:135077968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