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周晓丽
[导读] 在现代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的大前提下,
        摘要:在现代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的大前提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应用中都不能缺少的主要科技。而我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时也紧跟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将信息技术列入我国中学学生的学习科目之一,令我国学生能为自身后续接受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方方面面的今天,相关的教师群体愈发重视此科目的教学。所以本文接下来就将以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出发,具体分析如何从学生个体差异、兴趣差异等方面来落实有效的差异性教学,希望能以此帮助学生将学习信息技术的道路变得更为宽阔,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应用探究
        对我国高中生群体而言,信息技术并不陌生,从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触。但在现实基础上,由于我国教育资源仍存在分配不均匀、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这让教师在采取“大统一”教学模式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为能打破这一教学僵局,教师群体在设计对应的教学内容时,可将差异性教学取代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因材施教的态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落实信息技术的学习,最终得到有效进步与发展。
        一、观察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以生为本”是教师群体需要掌握的教学核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虽然很多教师都有意识地在将“以生为本”这一原则融入实际教学活动中,但实际上并未落实到实处。学生群体是由独立的学生个体所组成的,纵观现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直接根据教材内容制订教学大纲,看似没有问题,但却在期末验收环节部分学生却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水平。对此教师应对此类现象引起重视,先反思目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并考虑将“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与教学设计相结合。差异性教学的核心在于“差异”二字,也是教师开展与之契合的教学活动时不可忽视的关键。所以教师可尝试从观察学生个体差异作为落实差异性教学的第一步,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做出针对性策略。
        二、实现教学目标分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差异性教学中,存在差异的不止是学生群体,教师群体中同样也存在差异。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群体对每个学生的标准与学习目标都是一致的,这容易让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越发扩大,并不利于学生整体的水平提升。而教学目标也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向,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师的教学内容就会缺乏有序性,这对于学生学习、教师自身教学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应在掌握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先制订适合大多数学生提升水平的共同目標,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基础情况等因素进行目标调整,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信息技术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理解。

虽然差异性教学的教学优势比较明显,但在很多时候,教师所要面临的是六七十人的大班教学,仅凭教师一人之力很难完全将差异性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在这种教师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而小组合作模式需要学生个体之间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又能帮助学生在互相带动的环境中逐渐消除自身学习差异。高中信息技术本身操作性较强,因此教师会设计很多的操作教学环节,这给教师将差异性教学与小组合作模式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提供了良好机会。
        四、设计科学差异评价,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流程之一,其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都有不容小觑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教学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都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都是以卷面考核为主要评价形式,这种单一的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并不能做到全面考核。而在面对信息技术的考核设计中,教师往往会以具体的操作成绩来作为最终考核结果,但学生的学习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所以这类操作成绩并不能真正代表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在落实差异性教学的应用时,也要重视差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尽可能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学习评价。
        例如,在差异性教学的期末考核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末考核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课堂操作环节,一部分是期末操作考核,另一部分则是自主设计。在课堂操作环节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操作态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的放低考核要求,即在主要的操作课时中教师对该類学生布置较为基础的操作内容,其若能在课时中完成便算获得课堂操作成绩。而在期末考核中,教师可将操作题根据难度分成难、一般、基础三大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考核情况来安排学生进行操作。同时教师也要尊重个别对操作难度安排提出异议的学生意见,在听取他们的理由后进行适当调整,以此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最符合自身水平的考核中得到准确评价。在自主设计考核中,该考核成绩占总考核比例不宜过多,主要是学生自愿根据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可以是制作Flash动画,也可以是制作PPT,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内容和操作应用进行评价。在这种多元化的科学差异评价中,教师既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挖掘个人学习潜力,又能为精准地制订出后期教学内容提供前提,一举两得。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学习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在不断增长,我国高中生群体在该方面的学习也是与时俱进。教师群体在开展差异性教学时,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也要学会用客观的态度来面对这种差异,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的同时尽力缩小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并带领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生活应用联系起来,让我国高中生群体在日积月累中培养个人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安丽.对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168.
        [2]邢学涛.对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差异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60.
        [3]张亚红.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差异性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251-252.
        [4]武治国.对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5(01):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