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引导学生用心、用情、用魂去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语文教学中要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结合古诗词鉴赏的具体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确定有效的“读悟赏移”古诗词鉴赏教学课型模式,并研发出该课型模式的四大基本原则。把四大原则自始至终地贯穿到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让学生主动与时代对话、与诗人共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读悟赏移”;古诗词鉴赏课型模式;教学原则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中学课本里的古诗词可谓精华,字字珠玑。诗歌的教学,重在品读诗之美。怎样引导学生发掘美、欣赏美、感悟美呢?笔者通过深入学习,结合教学实际,研发制定了古诗词鉴赏“读悟赏移”教学模式,这里就古诗词鉴赏课型模式“读悟赏移”的教学原则问题,谈谈陋见。
一、激趣原则
激趣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提问设疑,培养兴趣;改进教法,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提升兴趣。
以刘禹锡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为例,在新课导入时采用了“如果你的朋友伤心了,你会如何安慰她?那你们知道古人会怎么做吗?”这样的提问设疑的形式来导入新课,既拉近了学生和诗人的时空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诗歌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教师讲故事及写作背景引入刘禹锡与白居易不寻常的人生经历,用这样的情景创设激趣法,由白诗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刘诗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决这些后,通过“读、“悟”环节释题,排除学习障碍,这些都不失为培养兴趣的方法。又如在“赏”的环节通过组合首联和尾联,前者“悲愤”,后者“振作”,适时提问设疑:一个大大的“?”(问号)弹跳在屏幕上,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何诗人的情感前后会有如此之大的转变呢?连学生都想刨根问底了!
二、导读原则
导读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的“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教与学相生相长、互相促进。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以读为主,落到实处 ;导读结合,师生共赢 。
在教学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以学生的“四读”贯穿始终,“以读为主”,落到实处,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四导四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的语文教育体系,体现新大纲强调的“大语文教育观”。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具体操作为:(1)诱导初读,知诗人解诗题;(2)疏导悟读,读内容悟诗情;(3)引导赏读,品变化赏写法;(4)辅导扩读,用学法促迁移。
“导读原则”始终贯穿在古诗词鉴赏的“读”、“悟”、“赏”、“移”四个环节里。
三、体验原则
体验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1)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感悟体验;(3)通过学法,实践创新、提升能力。
教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教师创设的问题“你从这首诗歌当中读出了哪些内容?悟出了哪些情感?”、“读首联和尾联, 你从哪些关键词句中品出诗人的情感变化?”、“读颔联和颈联,诗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情感转变?”等,学生通过组内组外交流探究,互相促进。这让学生能够跨越时空,与诗人进行和谐的对话,同时活跃了学生思维,改变了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四、审美原则
文学上的“审美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情感得以抒发,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素质。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1)以审美为主导,综合分析价值;(2)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3)用心体验,领悟言外之意。
诗歌之美举不胜举,以刘禹锡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
把审美原则的落实点放在诗歌的意境美上、情感美、结构美上。教学中,笔者侧重在结构美的赏析上。中国诗词声韵之优美,意境之幽深,我们在“读”中感知语言美,意境美、人性美;在“悟”中体会情感美,哲理美;在“赏”的环节,教学中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又以首联和尾联作为对比切入点,感知诗人情感由“悲愤”向“振作”的变化过程,再从颔联和颈联作为比较衔接点,把握情感转变的关键,让学生感悟中国古诗词中还有“起承转合”这样一种不露痕迹的结构之美,感悟中国诗歌文化的无限魅力。这样,注重了涵泳品味,师生共同“浸润”在作品的氛围之中,才能真正做到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这样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最后,在“移”的环节通过杜甫诗歌《春望》的链接巩固学法,提升能力,深化审美能力。
美中驰骋翱翔,希望通过这样的古诗词鉴赏教学基本模式,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韵汇成的大海中尽情遨游。如此一来,孩子们终能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
参考文献
[1]文史知识??诗文鉴赏方法二十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安权虎.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
[3]邢成斌.浅谈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中),2010(4)
[4]童庆炳.谈谈文学性[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