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快乐读书吧”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以统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例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王琴丹
[导读] 阅读整本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亮点。统编本教材非常重视整本书阅读
        摘要:阅读整本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亮点。统编本教材非常重视整本书阅读,在教材中专门编排了“快乐读书吧”,将整本书的阅读纳入教材。本文以统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如何基于“快乐读书吧”的要求下,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快乐读书吧  语文要素
一、小学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背景与意义
(一)“整本书阅读”已经被纳入课程标准中
        整本书阅读,其实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明确提出,要“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201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阅读,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培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经验、阅历、能力等不足,如果是自主阅读,缺乏老师的指导,则大多数就是随便一看,收获甚微。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你问学生回家看了某本书了吗,大部分学生都会说看了。但是,当你让学生说说读了这本书,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收获,大部分都会觉得不知道如何回答。当前,这种漫无目的式的、囫囵吞枣式的,甚至过目即忘式的、东拼西凑式的阅读,正在悄悄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就是引导学生把书读懂、读透、读深、读广。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专注的阅读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深度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的阅读能力,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等 , 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快乐读书吧”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
(一)为教师选择阅读书目提供了方向
        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读整本的书”的说法,但并没有给出十分明确的小学生阅读书目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教师一定的选择自由。[]但是,有些教师由于自身语文素养不够,很难帮助学生选择很好的阅读书目。这个时候,“快乐读书吧”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本教材在每一册都编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教材中给学生提供了必须书目和选读书目。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快乐读书吧”,要求必读的是中国神话传说,选读的是世界神话传说。这样一来,就给阅读书目的选择提供了很明确的方向。
(二)为教师进行阅读指导提供了方向
    当前的课外阅读,老师们除了苦于阅读书目的选择,更苦于“阅读这本书,该从哪方面对孩子进行指导”。“快乐读书吧”的编排中,除了提供了阅读书目,还提示了阅读方法。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教材中提示了学生阅读神话时要“认识到神话对于古人的神圣性”和“发挥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这样的提示,让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有了方向。此外,统编本教材的单元编排注重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而编入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也肯定是与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紧密结合的。这也可以成为孩子进行整本书阅读时老师的指导方向。
三、例谈基于“快乐读书吧”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开展
        那么,基于“快乐读书吧”的要求,如何在班级中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呢?以四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为例,我觉得可以这样展开。
(一)阅读书目的选择
        前面已经讲到,这一册安排的“快乐读书吧”是神话阅读,必读的是中国古代神话,选读的是世界神话传说。为此,我为学生推荐了袁珂编著的《中国古代神话》作为班级共读的书目。

市面上,有关中国古代神话的书籍也很多。袁珂是中国神话学家,并且,入选本册教材这一单元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就是袁珂整理的。当然,有时候“快乐读书吧”中直接提供了阅读书籍的名称,那样就更方便了。
(二)整本书阅读的开展
1.阅读前的指导
(1)从课内顺利过渡到课外
        很多的班级共读活动中,在阅读前,都需要专门上一节导读课,以激发阅读兴趣 。但有时候,我们的课程往往是很紧张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专门开展导读课。这时候,我觉得就可以利用课内教学作为契机,顺势而导,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快乐读书吧”的编排是与单元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四年级上册的这一“快乐读书吧”安排在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神话。单元的第一课《盘古开天地》其实就是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因此,在教学完这一篇课文后,我先让孩子来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中国神话故事,再问孩子“知道为什么我国古代会出现这么多神话吗?”,引导孩子关注到了“快乐读书吧”里讲到的“我们的先祖对世界的许多问题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尝试着用神话的方式给出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这段话。当孩子知道了神话是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认识时,我顺势而导:你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当时对火的认识是怎样的吗?他们认为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呢?想知道的话,我们就去袁珂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去找找答案吧。这样一来,从课内的单篇教学顺利过渡到了课外的整本书阅读,既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节省了专门的导读课的时间。
(2)适当的外力施加
        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或因为家庭教育的不足,或因为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日常生活中,现在的一些孩子失去了天然阅读真的兴趣。[]所以,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还是需要外力施加影响的。因此,在明确了阅读书目后,我让学生制定了自己的阅读计划,规定每天读第几页到第几页,并给自己的完成度进行评价,还在钉钉群上进行了阅读打卡,并且提出了评选“阅读小明星”的方案。
2.阅读后的展示——多种形式,趣味纷呈
(1)给书重新画封面
        让学生给这本书重新画一个封面。学生在创作中,也把自己对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的理解融入了画里。
(2)与单元习作相结合
        本单元的习作是“我和__”过一天。横线上可以填神话或童话人物。在经过了整本书阅读,充分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之处后,大部分学生的习作中写到的经历都能体现出神话人物的神奇来。
(三)阅读后的延伸
        一本书阅读的完成,并不是阅读的终点。在完成《中国古代神话》的阅读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几项活动,阅读外国神话故事,很好地将一本书的阅读经验扩大到同类书的阅读。
        在学生阅读了自己选择的外国神话后,我将中外神话联系起来,提出了两个个较深的思考题:(1)中外神话对世界的认识有什么不同?(2)
有人说,中国神户中的英雄都是真善美的化身,而外国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更加得有血有肉,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你怎么看?
    这两个问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将两本书进行对比,对学生的思维有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局限性,我们不能期望其回答得有多么完整,但是这能引导学生去对比、去联系。相信经过这样多次的联系,学生的思维会有所提升。
四、结束语
“快乐读书吧”的编排,为学生拓展了课外阅读。整本书的阅读,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发展平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更加有效,让每个学生都更加有所收获,是我接下去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6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唐禧,肖翠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整本书阅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8):59-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