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角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盛晓红
[导读] 工匠精神是工作者个人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自身能力的体现,
        摘要:工匠精神是工作者个人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自身能力的体现,其主要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教师作为锻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行业不可或缺的“工匠”,在教育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转型期,其行为与心智发展尚不成熟,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管理,发扬工匠精神,做到尊重、理解学生,加强师生互信,创新管理方式,同时也要建立完备的家校沟通机制,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工匠精神;初中教育;班主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越来越多地提起,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班主任作为教育行业的特殊人群,对班级的责任不仅仅是授课,还要全面关注协调整个班级的思想、健康和生活等。对班主任来说,工匠精神的落实十分有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初中是学生褪去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且容易被外界影响,这对初中班主任来说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而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贯彻工匠精神,运用多种方式关爱呵护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以生为本”,理解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要想管理好班级里的每个学生,最重要的就是一切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尊重学生。现如今,有很多学生非常抵触班主任的做法,主要是由于班主任与学生立场角度不同,且处事方法不当。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将学生放在主体,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结合教育任务开展细致工作,这也是工匠精神精益、专注的体现。
        比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能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或者没有掌握比较好的方法来学习,这时候班主任不应直接强行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否则会产生相反效果。可以通过与学生课下交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就算有的学生在课上学不下去,班主任也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寻找其他发展方向。又比如,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一定要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动向,不因成绩或个人原因偏袒一方,公平公正地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意愿,切勿施加教师主观情绪。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工作时,要从始至终服从育人这一要求,不管是课堂学习还是个人生活,教师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入手,不能单用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处理全部问题。只有理解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理解尊重自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会和谐[1]。
二、搭建桥梁,加强师生互信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迷茫时期,这时候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小世界,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地屏蔽周围的人和事,对于家长或教师的关心也开始出现抗拒。这个时候班主任要与学生搭建起信任的桥梁,倾听学生内心想法,让学生能够放心地相信教师[2]。
        比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到网络中,不会直接表达给身边的人,要么通过网上与陌生人聊天排解郁闷,要么写信、写日记将痛苦掩埋。学生内心情绪得不到健康的排解,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因此班主任首先就需要给学生一条疏解困惑的通路,可以在班级公开电话、微信、QQ等个人信息,让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咨询教师,这些问题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可以是对老师、同学的观点,也可以是对学习生活的疑惑。班主任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时,应该做到保密,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信任教师。此外,班主任可以开启“半月谈”活动,学生如果有些问题不好意思当面与班主任交流,可以表达成书面形式,利用书信进行交流。
        师生之间只有多交流、多了解,彼此的信任才会牢固。

班主任要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学生思维想法,在学生个人成长的沃土上兢兢业业地工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而不是主观臆断学生个人问题,将自己的想法与要求施加给他们。
三、与生为友,创新管理方式
        工匠精神下,班主任不仅应妥善完成必要任务,还要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之上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班级并非班主任一个人的班级,班级管理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参与,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这不仅给了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也提升了每位学生在班级内的参与感和荣誉感。
        比如在班内实行轮流班长制度,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长,让他们切实体会到班级管理的难处与辛苦,与班主任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这样也增多了师生交流的机会,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如班主任可以积极组织班级活动,让有想法的学生提出建议,班内学生自主推荐负责人,由负责人负责主要活动流程,班主任只发挥辅助作用[3]。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活跃了班级氛围。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开展主题班会,与学生共同反思班级建设情况,同时共同计划班级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或者开启线上匿名交流空间,学生可以对班级管理建言献策,让整个班级像个大家庭一样快乐和谐,让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进步。
        通过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班主任可以尽快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工匠精神中创新的体现。这样既能保证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相待,又能创建符合班级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确保班主任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提升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家校互联,完善沟通机制
        学生成长不仅需要学校帮助,更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尤其是学生家长的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敏感,自尊心强,对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比较排斥,一遇到“请家长”的情况,就会认为教师是在告状,这样不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会加大家校沟通的难度。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联系时,应当注重沟通方式,完善沟通机制。
        首先,班主任可以以工匠精神为指导,从细节出发,针对不同学生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家校沟通方式。比如有些学生心思敏感,不愿意家长与教师过多沟通,班主任就可以避开学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消息等方式与家长私下沟通;也有些家长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到学校与教师面谈,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需要一方面与家长及时联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和生活状况。其次,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状况,不定时地进行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家访、学生互访等方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确保家校沟通顺畅。最后,因为家校角色的差异,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同,有些家长可能会对学校教学方式存在误解,这时候班主任可通过家委会的家长进行沟通,从而建立相互理解的和谐关系。
        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沟通联系,可以为初中生的成长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由此学生可将家长或学校施加的压力转变为自己积极向上的动力。家校互联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家长,懂得学校和家长的用心。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不同于小学和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刚刚向这个社会展露自己不太成熟的锋芒,因此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工匠精神不同于流水线上的统一生产,而是对产品的精心雕琢与修饰,在新时代的现在,教育从业者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贯彻工匠精神,如此不仅可以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还能够提升班主任的职业素养。初中班主任可以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做到以生为本,理解尊重学生;搭建桥梁,加强师生互信;与生为友,创新管理方式;家校互联,完善沟通机制。通过这四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助力学生过渡好这一特殊的青春期阶段,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1]童春艳.工匠精神在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中的作用初探[J].职业,2019(19)
[2]郑志霄.以工匠精神为本,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J].劳动保障世界,2019(30)
[3]邱轶先.以工匠精神重塑班主任的管理范式[J].江苏教育,201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