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我国当前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的矛盾、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的矛盾、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矛盾方面。学校要不断完善矛盾的解决,针对学生需求、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需求,进一步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实际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究。
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机械工业体系,《中国制造2025》提出争取用十年时间,将我国建成制造强国,制造业诸多工业中最主要的是机械工业,据国家统计机械工业每年的新增技能人才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70%,可见职业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国家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该“方案”重点强调了产教融合、校企联合。而现代学徒制是就是符合国家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机械人才培养模式。
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的矛盾
现代学徒制学生群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数量上。传统教学中,学生多为按照班级分组,且每个班级的人数大都在维持在几十人。那么,这样一个人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并不会给日常授课带来负面影响。但是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师生关系更像是师徒关系。而师徒教学则更多是强调质量,而非数量。师徒教学下的教师很难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培养,难免会出现疏忽,进而影响了实际的教学质量。对此,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存在分歧的解决方法是控制学生的招收数量。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教师负担,提高单个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弊端则在于过少的学生会使教学资源出现极大程度的浪费,不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2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的矛盾,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矛盾
技师教授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上。首先学校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能力。而企业教师虽具有实践能力,但却缺少理论技巧。同时,因为目前大多是企业教师都是从第一线上聘请的,他们并未从事过教育事业,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度也更差。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懂技术,但却不懂如何进行技术输出,使教学活动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机械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1企业要具有前瞻性,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不同于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学徒操作技能不熟练,导致加工废品率较高,机械制造设备的操作存在一定风险,一旦出现事故企业还要承担赔偿责任,参与现代学徒制对企业来说成本投入大而回报收益低。府除了财政上给予一定的补贴之外,还要加强对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的宣传,让企业认识到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提高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竞争力的关键,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积极配合产教融合,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2.2校企深入合作,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高校联合企业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现代学徒制弹性学制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现代学徒制导师管理办法》等制度和标准文件。
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搭建从产品设计、机械制造到产品交货的全流程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实现教学与产业对接。完善师傅制度,明确企业师傅选拔标准、工作职责、薪资待遇等规范。对师傅进行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提高教学能力。鼓励院校专职教师到制造类企业锻炼,指导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职业技能竞赛,建设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富教学方法,构建新型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平台优化是当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且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多元化的课程平台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前文中曾多次谈到,过往教学过于强调理论的问题。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又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真实情景下的技能运用来掌握知识,获取经验。对此,为提高教学知识的直观性与针对性,教师可立足互联网发展,制作网课课件与微课课件,将实际工作的每个环节还原在视频课件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观看体验,对其中掌握困难的地方进行集中性教学,提高知识讲解的精准度,完善对焦课程安排。同时,网课与微课教学的优势还在于能够打破教学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对学生的课后时间进行有效利用。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即便是学生亲身经历了实践学习,但因为机会有限,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很难一遍记住。同时随着时间的延续,与新知识的吸收,也会对旧知识出现遗忘。对此,网课教学与微课教学更便于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达到更有效巩固知识的目的。
2.4革新考核方式
为促进《机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应当推进对传统考核方式的有效革新。一方面,就理论教学内容而言,可采取笔试考核,调整以往的出题模式,强调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加强能力、素质考核,提高应用题、分析题的占比。另一方面,就课后作业而言,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内容开展项目设计,或独立或分组完成作业,以此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5加强双师型建设
“双师型团队”是育人主体,因此学校与企业必须共同研究并培养教师团队。学校方面,通过每年安排部分教师下合作企业锻炼3个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生产经营,高职院校要协同合作企业把一些技术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人才纳入资源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再选拔聘任企业师傅。打通企业和学校的通道,把一些学校急需的能工巧匠引进到学校。同时建立规范业务学习制度,校企师资定时定点共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提升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打造高质量的双师型团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运用中,可通过注重教师团队的素质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丰富教学方法,构建新型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强化学与练的核心作用,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的有效结合等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当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技能实践能力,为国家发展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玉清.“现代学徒制”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探讨[J].科技视界,2016(009):196.
[2]童臻.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魅力中国,2015(003):172.
[3]张军翠,王立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资讯,2019,17(03):166-167.
【作者简介】刘涵钧, 1985年5月,男,汉族,浙江省丽水市
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