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初,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病毒在我国乃至全球爆发,重大疫情面前传统课堂停摆,教育部要求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高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一时成为疫情时期全国各类教育的主导潮流,这无疑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考验和巨大冲击。笔者就疫情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度调研,事实证明,“课堂革命”的开展和深化,将对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模式与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书育人的生命线,从根本上破解当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难题,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和主要目标。
[关键词]重大疫情;高校;课堂革命
2020年初,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病毒在我国乃至全球爆发,重大疫情面前传统课堂停摆,而教育部要求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高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一时成为疫情时期全国各类教育的主导潮流,这无疑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考验和巨大冲击,必将对今后大学课堂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线教学的实力必然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要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掀起“课堂革命”需要老师重构对课堂的理解。一方面,老师要超越对课堂的物理学理解,把课堂视为学生置身其中的物理空间,而就能意识到课堂是教育学概念,是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生命场域[9]。另一方面,老师要革新对课堂教学的传统理解,将课堂教学窄化为书本知识授受的单向活动,而应意识到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探究乃至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9]。课堂革命必须摒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的传统思路,最终走向学生本位的教学。因此,高校应以此为契机,需要通过“课堂革命”的开展和深化,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思维,转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书育人的生命线,从根本上破解当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难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和主要目标。笔者就重大疫情下的“课堂革命”进行调研分析与研究对策,这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问题分析
(一)重大疫情下的高校在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在线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模式,不是简单的传统课堂的代替。目前在线教学过程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院校教育应对线上教学经验不足。在突如其来的疫情背景下,作为一种突然被重用的教学模式,在线教学首要考验的是技术基础和操作水平。平台运作的硬件缺乏、技术条件本身的缺陷、师生操作与使用的熟练程度不高,成为制约教学应用平台作用与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数据表明,目前疫情期间G教师所带的四个班级中,以一个班组为例,使用手机的学生占五分之四之多,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仅占五分之一不到;另外,使用手机或电脑的学生还有家里没有网络和网络信号不足。教学过程中难免不出现学生签到迟到、未在线状态以及未按时完成测试与作业的情况,更是难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推进与实现。推行之初,各院校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疫情前期,G院校教师选报的在线课程门数2000门,多数是采取中国MOOC大学线上资源,且资源整合不够,课程重复较多。在“疫情期间G院校在线教学质量调查”中,教师与学生均反映在疫情前缺少混合教学的经验,对线上教学资源利用度不够。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反馈中认为直播的效果好于录播或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学生对于传统课堂模式有依赖,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不足。教师在利用线上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学习的策略上,也缺乏成熟经验。
2、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疫情状态下大量的形式主义现象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果。一是教学前课程设置中的应付态度。课程设置是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受疫情影响,因为很多院校首选大量在线MOOC资源课堂,一课通用,而且很多教师对学习资源并不了解多少,也没有可选择优质的、符合学生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就很难发挥在线教学活动的作用与功能。资料显示,H院校的一部分教师因重大疫情产生了厌烦心理因而表现出对在线教学的消极应付的态度。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调查显示,很多学生为疫情所困不得不宅家“上课”,因而少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而变得异常陌生。因为传统课堂的灵活多变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能够第一时间解答学生疑惑,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消化老师讲授,时刻呈现出师生的情感、有质感的一面。但在线教学过程中,MOOC设置了课程教学的起始时间和固定格式的教学视屏循环播放,难以起到学生疑难问题在线解答的双向作用,指导教学的老师也无法管控学生在线的真实学习状态,其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主要依赖于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自觉性。根据有关学生反映说,非疫情原因,原本的MOOC资源的老师像是编剧,视频照本宣科教学,教学形同虚设,学生直接看教学的PPT就可以了。即使任课老师通过平台讨论,学生的参与度不在多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三是课后作业时而应付。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补充,通常任课老师按照在线教学方法做到:从MOOC中获取测试、作业资源导入平台,在平台中设置课程测试、作业的起始时间,设置课程作业评分成绩及公布时间。然而从学生们提交测试与作业结果来看,一半以上未能按时完成,测试与作业的成绩更是不理想,通常在答非所问,得分不高。从本质上来看,重大疫情恐惧症影响了老师的教学状态,以致存在着老师的自我弱化的现象;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压力,学生自主与自觉学习的淡化。因此在线教学必然走向形式主义,作业的作用与功能就很难发挥出来。
重视发掘学生个性物质、加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师生共进教学效果,成为各地推动“课堂革命”的主线[2]。重大疫情下的 “时空课堂”已然不能体现教学的良好状态,在当下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只有少量的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缺乏有效管理与监督,教学效果难以最大程度呈现。线上不同于线下课堂,教师对于学生的上课过程学习状态和行为一目了然。同时,线上教学平台技术更新缓慢,MOOC精选课程资源少,导致教学课程设置机械化,没有构筑好师生正确的教与学的关系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平台,这也是难以调动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的原因所在。
(二)课堂革命下的高校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领域的确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转化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1、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满足学生全面的发展。从课堂教学角度看,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激发;只注重习题训练,忽视能力培养;学科集体备课与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从基础课程角度看,不少学生认为基础课程与专业发展存在不必然的联系,因而会对基础课程学习掉以轻心,课堂作业、笔记敷衍塞责,教师以教定学,教学过程却成为老师一人的“独角戏”。从专业课程角度看,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由于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因而依赖于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思维,一时难以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与重大疫情下在线教学本质区别的在于,一些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除了依靠书本制作的PPT课件外,但在面对有差异性、个性化的学生授课时,也只是教材上的章节内容,极少有社会实践案例的深度剖析,缺少对知识点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也缺乏课堂问题教学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互动,这样的课堂可能没有办法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欲,那么课堂教学仅定位在知识传授层面,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则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培养目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这些突出问题为重大疫情环境下“课堂革命”提供了充分理据和必要性。
2、教师缺乏自身素质与职业教学幸福感。其一,重大疫情影响了市场环境,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标准将越来越高,教师授课填鸭式的惯性满堂灌,必然忽视了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难有深入到深层次分明的怎么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问题,课堂上自然没有精彩的知识生成,重要原因还在于教师本身没有自我突破、自我更新,就难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自我职业成就感。其二,重大疫情促进了国家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很多高校把目标和方向转移到了教师的科研成果上面来,且呈现白热化竞争状态,教师的科研成果成为了职称评定的标尺、教师的薪酬待遇的法码,因而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中取得的主要业绩,导致很多教师都将“评职称、搞科研”作为自身的职业发展重点,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缺乏动力,便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改革创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大幅降低,学生也难以真正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3、传统课堂教学改革进展缓慢,重视力度不够。无论是否受疫情影响,从当前教学改革来看,高校教育领域却没有实现课堂改革工作的深入拓展,专业教育领域仍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学实践资源不充足的现象,一方面凸显在师资队伍不强,传统课堂的教学资源局限于学科的理论知识层面。一方面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又难以转化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传统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复杂性,与理想中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期待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匹配。在疫情发生前后,诸多高校仍还在边改革边看成果,一些高校通过教学改革的自身推动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而更多高校也维持原来课堂教学状态,难以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因而也出现了高校教学质量两极分化、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的“课堂革命”恰时说明课堂存在问题的严重性[1]。这一场重大疫情也正在考验着我们的“课堂革命”。目前“课堂革命”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形成了各有侧重、别具特色的教学设计方式和课堂教学理念。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从现实课堂的问题看,课堂是师生的主战场、教学的源代码,因此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则是教育改革的最核心地带;从课堂改革的问题看,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而我们现在的课堂,还很难培养出学生能够适应自身长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素质和重要能力。此外,重大疫情不是长期存在的,而课堂革命也不会一蹴而就,这首先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现在一些院校和很多教师坚持常态化的以“教”为主、“学”为辅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一课通学,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2]。如果课堂模式最基本的层面没有改变,重大疫情下的“课堂”如何“革命”,又何谈教学改革,这样就会影响学生教育素质与培养发展。
二、研究建议
重大疫情下高校推行全面深化课堂改革是顺势而为,符合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之所以“课堂革命”,是因为高校课堂长期陷于知识传授教学的窠臼当中[3],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几乎占据了课堂的全部时间,导致高校的教育教学形成惯性思维与定式,难于改革与创新,从而制约着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提升。在今年的重大疫情下,高校课堂自我经历了一次“课堂革命”的洗礼,直面疫情“大考”暴露出来的深层次原因与症结,提出如下研究建议。
(一)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转变
重大疫情改变了教学理论,课堂革命就要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通过教师主导作用来实现“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教与学的教学相长[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新理念,让每一节课都是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强调将学生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3]。在重大疫情期间,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一是真正高质量的课堂应该以教为学服务,解放传统师本位教学理念的桎梏,让学生积极主动释放知识能量,学会已知,探究未知,从而自主建构新知,自我生成独到见解。传统的以“教师、教材、教室”“三教”一体模式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培养能力的需求[4]。经过疫情期间展现的课堂教学状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大学课堂产生重要影响,充分认识到“课堂革命”的“革命”重点,从主观上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否定来实现自我升华,自觉转化现代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要让“疫情”教学转变为“感情”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性和学习能动性,时刻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点,真正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质量。二是“以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三学”一体模式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契合学生的个性需求[5],重新对在线教学的全过程、全环节、全部学生参与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新设计,将传统课堂上以“教师表演,学生观听”转变为以“学生主演,教师导演”的角色方式,改变传统课堂的教与学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潜力,以学生状态为基础,把学习作为教学的中心,把学习效果作为判断教学评价和教育成效的主要依据,让教学大课堂成为学生展演的大舞台,从而改变学生在学校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从而共同为完成教学活动而努力,不断实现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统一,“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统一。
(二)以“传统讲授”向“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转变
重大疫情改变了教学方法,课堂革命就要从“传统讲授”向“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转变,通过提升教师的讲授水平使讲授法和信息技术有效互补、深度融合,探究适应学生需求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创新的自我创造力素质教育。传统课堂教学一贯以讲授为主要模式,讲授通常是“满课灌”、“填鸭”式教学,难以顾及个别差异,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有较大的局限。通过疫情期间调查研究发现,如果教师传授的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高质量的讲授内容,让学生从爱听到感受自身的变化,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可以真正驾驭这些知识,那就已经不是讲授了,是有效促进了大学生能力的提升。与传统讲授法相对应的,探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我们视作为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6]。重大疫情下,多数高校采取的线上MOOC教学模式同样缺乏因材施教,学生自学能力不强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生学习需要自主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教学更需要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以适应疫情新形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传统讲授法在新课程理念下重放光辉。因此,讲授法需要渗透于信息技术,运用新技术去实施良好的教育,培养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才是目的[4]。一是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传统课堂讲授法。在重大疫情下构建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来丰富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内涵,创设个性化的SPOC教学平台和学习情境,让学生共享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自主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提升教学活力,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6]。二是培植课改专业教学核心技术。以教师培训为突破口,将现代课堂理念、技术、方法和要求等大范围地传播给教师,使课堂革命获得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促进教学研究成果反哺培训,实现师生交往多样化、平等性,从提高课堂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融会贯通,转化为有效应用的教学模式,在重大疫情下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益。
(三)以“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重大疫情改变了教学模式,课堂革命就要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教学模式转变,通过高质量的知识教学来培养学生成长发展为本的能力提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课之本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给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它类似之文章。”这说明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与探究[5],不仅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而且提高学生理解认识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主动求知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现在的传统课堂始终由知识主宰,包括现在疫情下使用的微课、MOOC,都很容易通过网络让学生“掌握”知识似乎变得学习可能,诚然,其目的都是将疫情下的教学关注点真正转移到“立德树人、全人发展”的科学目标上。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能力培养”。教师要从基于课程问题教学的专业培养最终能力目标入手,课堂教学才可变得意图明确,行之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高教师的获得感;其次是教学内容的“能力价值”。教师要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思路,把学生置于课堂的最中央[8],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灵活、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让大学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价值的过程更能凸现能力价值观,构建价值为本的新教学。第三,教学方式的“能力体验”。课堂教学要突出教师与学生互动,环境教学要突出学校与企业互动,融合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真实体验到实践能力课堂的益处、妙处。第四,学习方式的“能力发展”。把教的创造性给教师,把学的主动权给学生,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策略,时刻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状态,以增强学生持续发展能力[7]。第五,学习评价的“能力考核”。教师要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将学生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评定、人格发展情况、心理健康素质等多元内容设定相应比重,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理论课程,到“干什么、怎么干”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考核。
结束语:重大疫情给予了我们教学启示,“课堂革命”任重而道远,非一人之力,更非一日之功,需要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协力。既要理念层面的革新,也要有实践层面的探索,还需要政策上的保障。重大疫情推进了我们教学改革,要掀起“课堂革命”,就要把最先进理念和方法融入课堂,就要把最优秀的模式和技术导引课堂,培养推动、引领基础教育“课堂革命”的人才,促进“课堂革命”才能贯穿于中国教育的整个过程,实现国家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民日报.2017.09
[2]周序.论高校“课堂革命”的方向[J].高校教育管理,2019年第6期.
[3]别敦荣.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Z],中国石油大学,2019.06
[4]王红顺.课堂革命的新契机[N].中国教师报,2020.02.
[5]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第3期.
[6]和宏亮.深刻理解“课堂革命”内涵,把握教育发展方向[J].名师在线,2019第5期.
[7]陈江.课堂教学中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年第33期.
[8]Robert B.Barrand John Tangg(1995).From Teaching to Learming:A New Paradigm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hange Vol.27 No.6.
[9]冯加渔.拓展课堂的内涵与外延[Z].翻译教学与研究.2018.09.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改为“[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张道陵,1972.09,男,汉族,安徽人。广西百色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专任教师,管理哲学博士ph.D,高级经济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师、国家一级培训师、高级职业经理人、剑桥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高校教改、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