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起着育人的作用,因为这些学校资源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引人入胜,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可见,浓厚的校园文化对小学生来说多么重要。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此,谈一谈自己一点儿粗浅的认识:
一、文化、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要素。
(一)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要素
在古猿到人类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就相伴而生了。人类学会创造劳动工具也就创造了文化。因为文化是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有关“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古猿利用现有的石块击打坚硬的树果,不是文化。类人猿学会直立行走,围猎的过程中学会把石头加工制造成“矛”就是文化。石头来自于天然,不是文化,把石头加工成“兵器”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有诸多要素构成,具有一般特征。
1、文化的要素:
①、精神要素,也就是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一切社会学科,如哲学和其他具体学科、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没有精神文化人类无法区别于其他动物。
②、语言符号。没有交流就没有沟通,人类互动、交流和沟通需要借助语言和符号。人类在交流沟通中创造了语言和符号也就创造了文化。
③、各类规范。“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产生了很多社会关系,这就必需运用多种社会规范进行调节社会关系。规范,有的是成文的法律条文,有的是不成文的风俗习惯。
④、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社会关系是文化要素产生的基础。社会组织是社会关系得到实现的社会实体。
⑤、物质产品。劳动创造了生活也创造了很多产品。如劳动工具及生活器具。物化的劳动产品凝聚着文化要素。
(二)、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1、校园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是学校存在的一切方式的总和,包括班级文化、校风校貌、教风和学风、校纪校规、各项制度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
2、校园文化的特征主要有:
①、整体性特征。校园文化包括学校制度、治学理念、校园环境、各项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氛围等多种呈现形态,它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之中。
②、继承性特征。优秀的校园文化既能反映学校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又要继承本学校、本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有所发展创新。这使得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继承性特征。
③、丰富性特征。以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校园文化应该形式多样,生动活波,丰富多彩以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管理的“细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单元,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事关校园文化建设的形象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先进的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充分利用激励性、励志性语言,唱响班级文化建设主旋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稍加改变,“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鼓励性的语言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学生乐于接受,的确能促进小学生进步。励志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通俗易懂,即融洽了师生关系,又陶冶了学生情操。不用批评不用惩罚,学生自然知道努力学习。激励性、励志性的班级文化的呈现载体可以是班级教室的墙壁、黑板报、书桌、学生的作业本,甚至班规之中。我们的班规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有尊严的学生。我一定要用认真学习维护我的尊严。”
2、班级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集体荣誉感。“小学生贪玩!”这几乎是所有任课老师的口头语。其实,抓住学生的贪玩的天性,组织开展一些班级活动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哪怕是折纸、唱歌、掰手腕,他们都能玩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协调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集体荣誉感。
3、设立班级信箱,促进师生及时互动,和谐师生关系。班级小信箱,美其名曰“你问我答知心邮”看似无关紧要,但却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其学习状况的有效方法,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一个好消息分享出来就变成了两个好消息;一份烦恼分享出来就少了一半烦恼。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了。有效的师生互动,彰显了班级文化的民主意识,升华了班级文化的精神,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平等自由,和谐友善”的良好班风。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教育实践证明,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不仅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起到调节作用,对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怎样营造,我认为应从几个方面抓起:
1、学校领导重视,学校的各项措施到位。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有资金支持,更需要学校领导亲自抓起,统一协调。学校少先大队部、各学科教研组、各个班级,学校后勤部等密切配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2、加大学校办学经费投入,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生活环境。校园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是学校的“硬件”,在科学规划整体布局的条件下,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绿的美丽校园一定能让学生流连忘返,沉醉于校园的美景之中。
3、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律的行为习惯。“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为之”学生的行为习惯没有大小之分,却有好坏之别。好的行为习惯一生受益,坏的行为祸害终生,所以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完全小学,学生们的养成教育自一年级抓起,“一尺一拳一寸。”“坐要直,站要正。”“一写二看三对照。”渗透在平常的教学之中。
(三)、彰显学校精神,努力创建文明校园。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包括各个方面,既有优秀的校园历史传统文化和办学理念,也有校园师生共同创建的价值观、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文明校园的创建,注重抓好校风、教风建设和班风建设以及抓好师生关系的和谐等方面。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必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校里的一群又一群的学生健康发展。无论学校的领导还是一线老师都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人民日报出版社
2、校园文化活动指导 作者:王伟 海南出版社
3、高校校园文化概念 作者:孙庆珠 山东大学出版社
4、高校文化建设实用手册 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