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存在问题的剖析及改进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杨程远
[导读] 亲子活动是父母陪着孩子参加一些学校、
        【摘要】亲子活动是父母陪着孩子参加一些学校、社团或者企业组织的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活动,促进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文中意指学校亲子活动。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父母对亲子活动价值认识不足、教师组织存在功利性等问题,因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亲子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思考和解决。
        【关键字】亲子活动  问题  改进策略
        亲子活动是父母陪着孩子参加一些学校、社团或者企业组织的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活动,促进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让孩子结识更多的好朋友。亲子活动起源于欧美,兴起于台湾,而后被引进中国大陆,其目标是要打破亲子间的隔阂,消弭彼此之距离,增加生活情趣。但是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审视、分析、思考和改进,重新认识亲子活动的价值,并在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中实现其价值。
        一、亲子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亲子活动存在功利性。
        亲子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一次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以促进亲子沟通交流为主要目的。现在教师的组织都为了完成教科教研任务或者希望通过活动丰富班级材料。教师开展活动时关注的也是流程的顺利与否、活动是否精彩创新,不能静下心来思考亲子活动带给家长和幼儿的是什么、教师自己的角色又是什么。
        问题二:家长意识存在盲从性。
        家长们没有意识到亲子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亲子间的感情,更有少数家长把活动作为教师布置的一个任务来完成,每次亲子制作时我们都能看到家长临时找材料、翻手机,并没有和幼儿进行事先的沟通或自己针对每次活动进行思考。家长看的是自己的孩子在一群幼儿中的表现、自己的作品能不能评到一、二等奖。
        问题三:活动过程缺少连续性。
        以往的亲子活动就是老师选定一个时间,家长参与进来。时间、主题、内容都是由教师决定,半天的时间过去了亲子活动也就结束,老师们就松了一口气。没有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没有活动后的深入拓展。
        上面三个问题是亲子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活动中教育价值的缺失意味着为家长幼儿特地打造的活动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二、亲子活动改进策略的思考
        亲子活动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这些年我组织过多次亲子活动,但要说如何用亲子活动改善幼儿与父母间的关系我们不曾考虑过。怎么做,是我们开展活动前思考的最大问题。因此我们聚焦幼儿与父母的关系,调查父母的陪伴时间、陪伴过程和效果。基于对农村幼儿父母调查的结果显示:父母陪伴孩子时间少,部分家长工作时间日夜颠倒缺少陪伴时间,陪伴的过程父母有很多时间也在玩手机、看电视,缺乏亲子间的沟通交流,这样就造成了父母的无效陪伴。的确在乡村幼儿园的家长很难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
        困惑一:如何提高亲子活动的有效性,改变家长现有的思想观念。
        困惑二:怎样让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亲子活动中。
        针对上面两个问题,我们思考了相应的对策。
        对策一:积极宣传亲子活动、亲子陪伴的益处,开展相关讲座,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要让家长参与活动时有充足准备的时间。
        对策二:延长亲子活动的时间,活动一般可以为期两至三周,主动邀请幼儿及家长参与设计亲子活动的每个环节,亲子决定活动内容的选择。


        三、亲子活动实施路径初探
        (一)启动调查,自主选择
        亲子活动的开展是满足幼儿与家长的需求,因此将亲子活动的选择归还于他们。活动初期设置问卷调查:做什么?怎么做?在哪里做?教师对班级的问卷调查进行梳理,挑选出可行性较强的活动。
        自主选择:我想做什么 ?“儿童本位”最早出现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顾名思义以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以儿童的利益为根为本,也可以理解成尊重儿童立场。在组织亲子活动前,我们也充分尊重儿童立场,班级围绕课程主题或当前节日等设计调查卡:围绕“根据现在的主题和课程(节日)你想到了什么,想要做什么,可以和父母做什么”。教师们针对活动的开展进行调查,梳理出具有可行性且符合大主题的内容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然后制作成班级调查牌由所有幼儿投票选择,在此过程中幼儿需要再次和父母沟通协商和选择,确定最适宜的活动。老师可以大致估算活动的时间,并将票数相应少一点的作为备选。
        活动准备:我要做什么?确定活动内容后,幼儿和家长需要准备什么?做哪些前期的经验准备或材料准备也是值得幼儿思考的一个事情。如“爸气十足”亲水游乐会活动前,幼儿们在纸上画下自己觉得玩水需要准备的东西:水枪、雨衣、雨鞋等,最后和父母一起准备好。
        (二)有效组织,互动参与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合理的组织可以调动幼儿与家长的积极性、沉浸式的参与活动。在关于“年味”主题的亲子活动中,部分家长学习了传统的手工艺,有画糖画、打年糕、打中国结、画年画、做糖葫芦等活动。早晨来园家长和幼儿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有的贴春联,有的挂灯笼,有的搬运材料,做好了一切开始工作。9点随着“新年好”歌曲的响起,大家陆陆续续来到户外,幼儿牵着家长的手走在各个摊子前,有一些在“购买”物品。教师充当着讲解员、引导员的职责,为幼儿介绍每个摊子上物品的由来,教师明白了活动是为谁服务,减少自己的功利性。小舞台上还有幼儿表演老鼠娶新娘的故事,浓浓的年味在他们的欢笑声中愈发凸显。组织一次大型的亲子活动需要我们多思多想,需要合理有效的组织,这次的“年味”活动比他们到街上寻找“年味”了解更深入透彻。
        (三)活动拓展,分享提升
        活动的开展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调查与开展。开展后是不是就结束了?我们还需要对活动进行拓展。1.家长填写亲子活动反馈表。家长的反馈可以作为下次活动改进的一个重要方向。2.幼儿说说参加亲子活动的感想,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和父母在学校里一起参加活动是比较少的体验。例如有次我们开展中班亲子运动会,事后班级进行了“分享大会”,幼儿从和父母合作说,从活动的趣味性说,从自己的运动感受说。“我以前都没有和爸爸玩过一起运动的游戏。”“今天我和爸爸都玩的很累,但是我们很开心。”“这次只能和爸爸玩,什么时候可以在幼儿园和爸爸妈妈都一起呢。”幼儿们有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也有提出意见的。开展过多次亲子活动,可是能让父母和幼儿一起到幼儿园参与的确实没有,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三人是一个整体,无论缺少谁都是不够完美。3.动脑思考活动的延续。活动后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问题生成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思考。如将幼儿挑选活动照片,教师发给每个家庭留念;利用亲子活动作品布置班级环境、开展爱心义卖等。
        幼儿阶段是孩子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被家长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没有足够交流沟通造成的对彼此心情、语言的不了解。因此需要家长在陪伴中发现幼儿行为表现,及时解读、及时纾解。亲子活动不单单开展于幼儿园,也可以是在家中自发的活动,也可以是社会机构组织的活动,但其中涉及范围最广的应该是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为所有家长创造感知的条件,让他们去了解亲子活动的意义,进而改变理念、付出行动是我们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
杨程远,1992.10,女,汉,江苏吴江,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