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9期   作者:胡家燕
[导读] 乡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内容,是优质历史文化不断发展以及传承的主要途径。
        摘要:乡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内容,是优质历史文化不断发展以及传承的主要途径。在语文课堂上切实借助乡土文化的各种资源,不止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还能够推动老师专业能力获得一定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就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语文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乡土文化;语文教学;重要性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的现状分析?
1、教材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它里面所呈现的内容对学生可以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最能体现乡土文化的内容非常少,通过分析现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里面涵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这虽然提升了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但是饱含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的作品却是少而又少。对于小学生来说,含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文章,无论是在语言风格上,还是在内容形式不是那么规范、高雅,但是学生都更易于接受,更能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另外,典型人物的塑造,很难见到充满乡土文化气息的榜样,即:品德高尚、平易近人的农民或工人,甚至是清洁工。 
        2、小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不了解。我用本班学生对我县的乡土文化做了个调查,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说不喜欢;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说太土了,不想知道;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城里人了没必要去了解和学习它们。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缺乏乡土文化气息的原因?
  1、教师自身的原因所在?
我是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经常听到一些农村教师感叹学校没有先进、丰富的教学设备,感叹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不能在家较好地指导孩子学习等等。正是这些原因,迫使他们逐渐“逃离”乡土环境,使他们不再认同乡土文化,从而走向城市文化。?但其实,农村教师也有很多独特的优势,而乡土文化资源就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   
        2、学生内部的原因?
在广大的农村,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才是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只有翻过高考这座大山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堂堂正正的走进城市,过上自认为现代的城市生活。这种观念打破了乡土文化与教育的和谐关系,导致孩子读的书越多,离乡土文化反而越加遥远。

?
3、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原因?
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所采用的是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而这种教育方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取向是:认为乡土文化中有许多落后的思想,充斥着封建迷信,对小学生的成长起不到促进作用,只有现代文明才能成为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源泉。所以,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就是要让小学生,尤其是来自于农村的孩子,逐渐脱离乡村的生活,远离乡土文化,使他们的大脑被现代文化所占据,拥有现代城市文化的观念和思维。
三、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同时强调:“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学校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由此可见,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并努力使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异彩。?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乡土文化资源是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绝佳载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后,教师便有了创造的新空间,学生们也有机会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学校组织孩子们学习四川武术——盘破门,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口语交际课堂上,如果允许孩子们用四川话分享交流,他们会演讲得绘声绘色,表演得淋漓尽致。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多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存在价值?,将乡土文化的精髓反应在学生身上,让他们从小认识到自己的民族,不忘祖宗,知道“中华民族是不可侵犯”的。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保留住乡土文化,就需要促进乡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而真正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对他们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挖掘乡土文化的价值。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情况是既遗忘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未对西方文化有足够的认识。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急需完成的任务便是:一方面继承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尤其是乡土文化,并使其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发扬,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和吸收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平常在家里接触方言的机会很多,听到方言他们会感到特别亲切,比如,在课堂上,解释某个字词的意思时,换成孩子们熟悉的方言解释,他们会更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更深刻。方言和现代文化在语文课堂上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总之,传统的乡土文化不会成为小学教育的负担,只有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为乡土文化开辟一定的空间,用乡土文化的精髓滋养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