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当中,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在语文教材当中设置了略读课文,同时在学生年龄增加和年级升高的过程中,略读文章也有所增加。本文首先阐述了略读课文的意义和要求,然后提出了优化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引言
在教学中,略读课文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时常被教师冷处理。 实则略读课文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性阅读、拓展性阅读、重点性阅读入手,在感受文学作品之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略读课文的意义及要求
略读,顾名思义即大略地读。 略读课文相对于精读课文,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为课外拓展阅读打好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略读课文供小学生学习。 根据对三至六年级语文教材的调查统计发现,略读课文占比随年级逐步提高,五、六年级的略读课文数量甚至与精读课文数量持平。 略读作为一种与精读形态完全不同的阅读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重难点上,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掌握文章重难点,而不是像精读课文一样让学生深入剖析文本。
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当中,运用快速阅读方法,把握全文大意以及整体框架不精准研究文章运用的创作方式与写作技巧,开展选择性阅读,不把过多的关注点放在文本细节上。略读课文不是教学计划当中的重点,但是课文却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能够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和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方面有着突出作用[1]。
2优化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2.1提高认识,引导学生略读课文
纵观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少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思想认知方面存在着偏差,认为这部分课文内容是无足轻重的,所以不会在这些文章的教学当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也没有在优化教学设计方面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指导。不少教师因为思想认知方面的偏差,在具体的教学行动上也出现了不足,部分教师会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有些则是直接忽视这部分内容,只是告诉学生文本的主题思想。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影响到了略读课文的发展和学生语文素养的进步。对此,教师要改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对略读课文进行学习和品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怀念母亲》时,老师就可以利用问题指导的方法带领学生有目的的进行略读课文的分析:作者文中描述的母亲只是他自己的母亲吗?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母亲?作者是如何抒发对母亲的怀念情感的?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是否还有深层含义?带着问题阅读会让学生明白略读课文的重点,知道有重点地阅读。
2.2指导自读,增强自主略读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需要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着重训练,而在阅读能力当中自主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阅读习惯,并让学生一生受益。教师要抓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这一教学重点,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并借助这样的文本类型增强学生自主阅读有效性。略读课文在选材层面上具备的一个共性特征就是故事性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这又给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不过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的阻碍,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于是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激活学生的自主阅读态度与思维。例如,在阅读《少年闰土》时,为了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指导,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启发,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闰土有着怎样的性格?作者的性格如何?为什么作者会对闰土印象深刻?”,让学生找到自主阅读的方向[2]。
2.3做好拓展,促进学习成果转化
略读课文和其他的课文类型相比,通常更加关注的是对语文知识的延伸拓展,所以在对这种类型的课文进行阅读和学习时,要把关注点放在积累语言和拓展阅读上,同时注意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在掌握课文所涉及内容的同时习到必要的拓展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读自悟,并在思想与思维互动当中强化语文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把语言的积累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品质。例如,在学习《珍珠鸟》后,教师就可以在拓展环节设置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交流从人与珍珠鸟的交往当中得到的启示,最终让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的语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结论
如果教师要想提高略读课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对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有清晰的认识,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提高对略读课文的关注度,并对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恰当调整,弥补传统教学当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杨丽霞.略而不简,略读课文也要“精”教学——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
[2]卢永霞.统编版略读课文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J].新教师,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