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方法可以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显然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在科技的引导之下,课堂内部融入高段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改善学生的现状,对学生阅读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段阅读;小学语文;方法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而在这一模式之中,相关教师为了能够使得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在高段中应该分析学生阅读之时的一些特点,找寻其不足之处,以此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小学语文阅读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对于高段阅读有着足够的了解。所以这一过程之中,相关教师对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师也在做着相应的改变。不光是改变其自身的观念,还要改变课堂上的一些教育理念,要做到与时俱进。除此之外,教师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状况来制定出符合学生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于学生进步的阅读方案。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之中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进步、技能丰富,也可以让学生的世界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只有学生的视野得到提高,树立起正确的意识,才能对问题的考虑更加准确、对阅读的理解更加透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定的计划,学生在学习知识也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寻找解决的办法加以改正。在学生学习阅读内容之时,书中一定会找到类似于自己的例子。那么学生在高段阅读之时发现书中的例子与自己很是相似,就可以把书中的内容当作自己的一个参照物,积极地改正。高段阅读中含有大量的阅读内容,所以内容的多样性高、情感素养的不断深入,学生做阅读之时能力才会得到有效锻炼。
二、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的问题
(一)传统因素根深蒂固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律性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地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就相当于教师让读多少、学生就读多少;教师让完成多少任务,学生就完成多少任务。如果教师没有其他方面的安排,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就不会有任何的动作。不会进行自己的阅读,也不会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而这些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糟糕的。到了初中之后,这样的学习状况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小学生听惯了教师的指令,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指挥很难完成任务。并且这一环节之中,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小学生在阅读之时并没有特定的习惯,没有规定一定的时间,甚至是连做阅读的时长自己都不会计算。那么这样的状况,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之时没有一定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技巧。比如:学生在阅读某一个刊物、作品之时,不知道哪一段应该进行详细的阅读、不知道哪一个部分可以进行简读、更不知道在哪个地方需要标注。除了教师给布置的必须写在本上的内容之外,学生几乎不会记任何的东西。学生在阅读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没有明确阅读素养,对以后的学习来说就是埋下一个隐患,随时都可能爆发。
三、高段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除了教师之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兴趣。众所周知,不管是学习任何的科目、语言,兴趣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于这门语言或者这个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在小学高段阅读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阅读之中找寻到有关于语文的关键所在。
对于现如今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引发学生的兴趣知识,并不是一味地找寻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愿望、期盼。相关的教师应该意识到对如今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已经有所改变。所以相关教师应该转变方法或者是策略,在对小学生进行兴趣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心理上的引导。可以是利用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可以是利用猎奇的心理来对小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
比如:相关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珍珠鸟》这一篇阅读之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去找寻一些有关于鸟类的文章、图片、视频、音频等等。这时相关教师就可以提议利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速度+质量这两个方面来完成此次的比赛。这种方式的出现,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课外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相关的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会、诗歌比赛等一些活动的开展,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创建教学环境
课堂之上相关的教师想要开展阅读,就要针对高段学生的阅读进行一个有效的研究,掌握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基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感受不到传统课堂上形成的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从而体会到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想要营造出此种的课堂氛围,就要对教学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只有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这样的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才可以激发自身的动力,也可以高效地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理解。学生对内容进行理解,阅读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比如:相关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开国大典》的内容之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课文之中的内容加以有效地了解。教师就可以寻找《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由于高新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电影行业得到迅速地提升。有关于《开国大典》类的视频繁多,教师可以为相关学生找一些电影、纪录片或者是精彩的片段,放映到课堂之上,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更加有效地理解。同时学生在教师所创作的环境之下,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兴趣。为了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之中得到有效的优化,相关的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之上让学生对内容进行趣味朗读,加深学生印象。
(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方法,不能一味地依靠着教师。而在小学高段阅读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去找寻阅读中的问题所在。这样学生在寻找新的问题之时,才有兴趣去寻找其解决的方式,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之中内容的理解。而教师在让学生自己学习、放手阅读的环节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想象力的应用。让学生抓住课文之中的重点内容、耐人寻味的方向之时合理应用想象。
比如:相关教师在教授学生《老人与海》这一篇课文之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学生可以在读完课文之中的内容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当老人多次遇到海鸥之后,出现在老人面前的海鸥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在见到海鸥之后又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内心有什么样的活动?表情有什么样的变化?老人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系列的内容进行想象之后,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深入地去了解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外貌等诸多方面的描写,以此来深入课文之中老人的内心。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挖掘课文之中老人的感情变化,这样才会使得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阅读的效率也会得以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想要提高学生高段阅读的能力,就要在课堂之上转变主体地位。将以目前的教师为主体,转变成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之内对阅读的内容感兴趣,利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合理发挥想象。感受阅读带给学生的快乐,在快乐之中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红云.试分析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122.
[2]杨娟.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6(11):194.
[3]申世荣.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