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各个小学中的不断落实,建设高效教学课堂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既是一种教学过程也是一种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耐心研读教材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课堂活动,采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在语文课堂上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欲望,教师要严格管理和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结合个人独特的教学优势,形成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教学风格。让学生主动投身到语文课堂上,从而实现有效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达成营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思维教学;教学组合
前言:
如何让学生学好小学语文知识,是每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语文课堂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二者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在新时期提倡的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素质品格的关键学科,为了使学生从小就受到道德素养的训练,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切实可靠的教学方法促进高效课堂的开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特点
1、轻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个“创新”指的是以小学生原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结构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做适度培育,进而使每个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忽视了培养学生最该要学会的基础知识部分,尤其在公开课、教研课上,教师不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是否扎实,对文章中字、词、句所蕴含的深刻情感是否理解准确,而是急于让学生开展想象,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是不利的,会导致教学效率非常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学形式下被日渐消磨。
2、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天真活泼,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注意力。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造成了他们难以长期集中注意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更新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新颖有趣,以此来引起学生兴趣。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部分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的情况,教育方法还保留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性,语文学习课堂缺少生机和活力,学生在沉闷的课堂中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迷,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睡觉、说闲话的情况,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教师无法按照原本的课程进度走,更无法完成原本的教学目标。
3、“教”与“学”的地位混乱,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变成作秀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公,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有些教师在主导和主体的理解上存在偏差,为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敢在课上占用大量时间讲解知识,局限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但是具体到现实课堂上,学生质疑教师却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教师为了展现新颖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各个环节提出质疑,学生们开动脑筋提出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并没有真正的价值。
二、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策略
1、引导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了疑问,才会进行有效的探索和研究,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授课工作,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调动起学生探索语文奥妙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课上提问的空间,压缩学生课下的作业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吸收语文知识。教师要结合好教材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在学习中提问、在提问中学习的良性循环,养成勤学好问的优良风气。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正确方法,如题目引入法,在《草船借箭》这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来提问:是谁在借箭?向谁借箭?怎样借箭?由这些问题来把握本篇文章的叙述线索。
2、课堂中注重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巩固和熟练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小学生爱动爱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阶段特点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提高他们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注意力。例如,当到了识字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一字开花”的教学形式,“一字开花”指的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朵花,将要学习的生字放到花的花蕊上,让学生用该生字组词,把组词填写到花的花瓣上,学生想出的词语越多,花的花瓣就会盛开的越大。学生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减轻思想和心理负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
3、课堂中注重教学思维方式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具备针对学生不同差异采取“因材施教”式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维方式。在面对相同的一道数学题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接受程度有着直接影响,启发、举例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要善于找到每道题的突破口,把繁杂琐碎的细小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手势或图形来表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思考的好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时期是学生一生中接受语文知识熏陶的初级阶段,是学生体会文字精华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营造高效课堂的时候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从而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同时让学生爱上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刘瑞红.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语文学刊,2016(12).
[2]张常伟.试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