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9期   作者:余丽凡
[导读] 小学低段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是整个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理念。
        摘要:小学低段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是整个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理念。教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倡导平等交流,从“权威”走向“伙伴”,倡导评价重过程,从“结果”走向“过程”,倡导评价双主体,从“独奏”走向“合奏”;创设良好情境,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互动中学习、在探究发现中学习;对学生评价表示尊重和信任肯定和增大学生的自信行为,使学生在竞争激励的现代社会中有良好的自信心。
        关键词:语文 自信心 培养
        自信心,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信心是一个自我意识成熟的一种表现。自信心是力量和源泉,是胜利的保证。怎样培养孩子的语文自信心?这是新课标提出来的一个新的要求。
        一、建立新型关系
        1、倡导平等交流,从“权威”走向“伙伴”
        学生自信心的缺失主要缘于教学中缺乏民主平等,对学生专制、压抑,渐渐淹没了学生的活力、自信。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双方合作的活动。在教学中屏弃居高临下、惟我独尊的家长作风,把学生视为“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保持一种自我本身也“待教育”的心态,真诚地接纳学生,以平等对话者的态势参与到学生的世界中,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观念。
        2、倡导评价重过程,从“结果”走向“过程”
        中国有句古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我们传统的教学评价也一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忘却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学规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往往如此。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是需要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决定了其评价必须重过程鼓励参与;重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对“标准答案”的质疑;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3、倡导评价双主体,从“独奏”走向“合奏”
        在师生的双边关系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因而我们必须倡导评价双主体,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不再只是等待教师评判的被评判者,而是自我内省反思、自我评判总结者,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思考、见解等都可以有自己的评判,这样学生就一跃成为评价的主体,是“演奏者”而不是观众。教师的责任除了评价外还应作好以下三点:一是提供评价机会。学生可以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价学习材料。二是拓宽评价时空。
        二、创设良好情境
        1.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生在游戏中精力集中,兴趣浓厚,能很好的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正是在游戏中形成的。因此,游戏在语文学习中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用念儿歌,编儿歌的游戏学拼音;用猜字游戏学生字;用拍手游戏记生字的笔顺笔画;用当医生的游戏纠正错别字;用开火车的游戏组词、造句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在合作互动中学习
        新课标和修订的新教材也提出,合作互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低年级的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活动,教师要精心组织,悉心指导,使之起到实效。比如大组面对式,圆桌式,板块式等,有利于学生更主动自然的交流。在内容上可以贯穿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以读书为例,可以男女生对读,可以分脚色读,可以小组串读,可以评读等。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按组分工,可以按观点研讨,可以小组评议,互相交流提问。


        3.在探究发现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步骤探求知识。具体表现在语文学习中,就是要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使学习更具个性化。如,我们让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熟字去探索一个“造字”的过程,自己研究出新字。低年级的许多课文内容简单,结构相似。在有了第一册《小山羊请客》等课文作铺垫的基础上,我们在教学第二册《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在教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及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比较第一自然段和二、三、四自然段。学生自己比较出了这几段在写法和内容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师再加以点拨总结,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三、评价尊重信任
        1、对学生表示尊重和信任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隐藏着对成功地渴求,这是唤起他们自我意识的基础。小马的拼音学习始终非常糟糕,和其他同学拉下了一大截。家长对他是无可奈何。通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发现小马对学习本身有一种害怕的心理,他过分低估了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能力,在他心中只有失败的体验,认为自己是学不会拼音的。一次语文课上,我偶尔发现:当其他小朋友在读拼音的时候,他也十分认真地跟着练习,还不时露出快乐的笑脸。原来,他也渴望学会拼读的本领。于是,上课时,我常常把一些简单的拼读练习,让他来完成。如:在进行声母“Z、C、S”的教学之后,让学生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师:(出示“z1cisi”)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在这三个声母后面都加上“i”
        读的时候只要声音拖长一点九可以了,谁会读?
        (这时同学们都纷纷举起了手。)
        师:我请小马来读给大家听。
        (小马勉强地站起来,用极轻的声音正确读出了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师:(大声地说)你真聪明。自己会读整体认读音节了。请你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此时,小马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以后,诸如此类简单的问题,我常常请小马来回答。并常常告诉他:坚持下去,你会学得更好。
        2、肯定和增大学生的自信行为
        学生自信心的表现,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表现出一个良好的自信行为时,老师满意的微笑,赞扬的话语,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再尝试的勇气。
        一天早晨,我刚走进办公室,在校门口护导的老师就匆匆跟进来告诉我:“你们班的戚宇勋在校门哭,怎么劝也不肯上学。”我一听愣了一下,连忙跑了出。好说歹说才劝服他,跟我进了学校。事后我向他了解原因,却始终保持沉默。抽空,我进行了家访,得知前一天,我批评他字写得不好,他认为自己再也读不好书了,老师再也不会喜欢他了,便再也不想上学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他的自卑心理,如何帮助他走出这个阴影呢?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为了尽快帮助他走出来,使他尽早体验学习的快乐,真确对待挫折,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地多的让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字、读书的姿势非常标准,我就让他在同学面前做示范;他对老师很有礼貌,我就让他做行规示范员。让他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激发他勇于尝试的勇气。从而带动了他的语文学习,课堂上敢于和同学交流,树立起“我能行!”的良好状态。
        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成才必备的一种表现心理品质。古往今来,凡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坚强的自信心为其先导的。学习和做事一样,你只要有了信心,你就会去敢于尝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所以我们的学生如果培养起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那么语文高耗低效的局面就会改变,语文不会再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