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更新迭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群体日渐攀升的学习需要,只有及时地转化现有教育观念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改革。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崭新教育方式,其能够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群体的交互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因而,有关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增强对此项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并从其中获益。本文将会从多方面着手分析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应用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传统教育教学形态已经无法切实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更难以契合学生的基本兴趣需求,教学质量因此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学生成长与发展受到巨大冲击。面对此种情况,相关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性地融合合作学习法,尤其是在知识内容颇为抽象的初中数学课程中,通过对合作学习法的应用,教师能促使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对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而言,显然是有利无弊的。
一、结合学生能力创设学习小组
为充分展现出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互帮互助,教师所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便是合理地分配各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以此来行之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在开展成员分配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障均匀分配每位学生,任何学习小组内的成员都应该是优势互补的,同时每个学习小组的平均实力需要保持均等,此外,组别的成员人数也应该予以限定,避免因为人数过多而引发合作交流失控的局面,用于切实有效地维持应有秩序,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出更为开放活跃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成长奠定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针对性地分组前,可以先行将班级中学生的情况予以分类处理,在切实有效地掌握学生的性格、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等情况后,则可以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分配工作,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被控制在3-5人,每组成员并不固定,结合数学课题的设计差异来分配组别内部的成员,保证班级中的学生均有机会去了解其他同学。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对讨论时间进行相应的限制,讨论的时间不能过久,而讨论的次数也不能过多,否则很有可能本末倒置,甚至导致合作学习成为数学教学的负担。在合作发言的过程中,应该采取轮流发言的方案,每次发言的成员都需要予以更换,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环节
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前,教师需要先行渗透到学生群体中,明确其学习特征以及数学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设计更具针对性以及引导性的讨论活动。以此来保证合作学习能够更具时效性,切实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开展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普遍的共性问题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以此来助力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与记忆。既然所选择的是合作学习模式,那么教师在选择课堂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明确所选择的问题是否具备充足的探究性,所选取的问题最好是难以单独解决的内容,要求学生勤于动脑、积极地和团队内部的其他同学合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展现出团队合作的优势,这样便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感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在合作探究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如果过于简单,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怠惰感,无益于创造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章节内容的过程中,便可以为学生准备下列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在一个三角形中共有多少条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的高、角分线有什么差别?”“如何证明某条线是否为三角形的中位线?”等等。
对学生来讲,部分在书中存在明确定义的问题的解决要更为简单,因而仅需简单的思考便能够获取答案,而类似证明的问题则通常较为困难,此时便需要切实有效地发挥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集思广益,帮助学生明白究竟要通过什么方法证明,这将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使其感受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三、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
充分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保证每位学生均能够积极自主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且还需要充分展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对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力度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者,有必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切实有效地发挥出学生的潜能,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教师需要充分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和传统教学存在差异,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当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遇到全体成员均难以解决的挑战的时候,教师便需要展现出自己引导者的作用,不能完全将方法教授给学生,而是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将其带领到正确的思考方向上,组织学生将日常数学课题和合作学习相互连接,以此来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后续自主学习奠定下坚实的支撑作用。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章节中多边形边数推导规律的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形象的理解,明确多边形的边的数量s=n*(n-1)/2(n是多边形的顶点数量),教师可以先行从四边形角度着手分析,随机抽取班级中的学习小组,并要求每位学生互相拉住其他人的手,同时选择某位学生记录顶点的数量和边的数量,这样便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具象化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还能够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其自主性的提升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持作用。
四、巧妙运用合作竞争的教学模式
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为保障学生能够以足够饱满的情绪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还需要融合相应的合作竞争的机制,保证学生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和他人分享、交流、沟通,而后在竞争的意识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充满激情,以更为饱满的精神状态融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契合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日常学习情况来区分学习小组,当分组工作完成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出题,可以是计算题亦或者证明题,看看哪组学生学习的更快更好。而后教师将解题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看看哪个学习小组用的时间更短的同时解决了更多问题,其余组别也可以通过解题时间的差异以及准确度的差异来排列名次,在此种竞争活动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会被充分激发,同时其竞争思维也将会更为强烈,进而使学生更为深刻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并形成科学完整的团队合作意识。
结束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摆脱传统教学课堂的限制,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学压力的减小而言,具有不可或缺的推进作用,尤其是处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高效保质的教育方案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为切实有效地强化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为学生成长奠定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教师有必要积极地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其认知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数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培养出更多符合当前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提供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倡林.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129.
[2]曹进玉.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02):33+80.
[3]宋体海.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9(36):25.
[4]李杨娜.把握合作学习组织时机,构建智慧型数学课堂[J].亚太教育,2019(0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