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总书记曾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这一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现代化强国无一不与教育有着紧密联系的内在规律,一流国家需要一流教育,同样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国家。在小学阶段,恰好是奠基之时,教师除了给学生教授课本知识以外,还应注重对小学生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本篇文章分析了导致小学生质疑能力低下的多种原因,并且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能解决现今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此类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能力;能力培养;有效性
引言: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数学都是一门学起来十分费力的学科,因为学好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转化能力及探究能力要求很高。虽然在小学阶段,这样的表现并不明显,但一旦升入中学,特别是踏入高中阶段甚至大学专业数学研究之时,学习数学就非常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身为一名小学教师,都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去培养孩子们的各项素质,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更加重视,因为这项能力不只可用于数学学习中,并且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学习包括今后的生活工作中。
1、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能力低下的多种原因
数学作为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来看,数学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而形式学科较注重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1学生对老师过分敬重甚至感到畏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都较为单纯,原本学生对于老师都是怀着极度敬仰之情,但基于某些教师的教师风范问题或者教学过程中出现大的纰漏,从而导致学生有的时候非常害怕与老师进行交流,零交流的学习方式就会影响学生的思考,从而阻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所甚至当教师授课过程中出现谬误,学生因为惧怕也就不敢去质疑老师的讲解,不敢挑战老师的权威,由此也就导致了学生缺乏质疑精神
1.2某些老派的教师授课思想太过固化
老一派的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总是按照课本上的方法为准,忽略了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因为老师本身的原因,对于知识点自己就缺乏钻研精神,所以在给学生授课时,只是一味按照书本知识进行授课,按部就班,从不给学生的提供质疑的空间和环境。这样做法导致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和步伐,也对于问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缺乏质疑的意识。
2、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2.1创设易于提问的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提问
现今大多数教师授课依旧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性很强,若是老师不先进行授课,学生很难自行学习并且消化内容。其实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旺盛的,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有益的情境创设,有效地鼓励他们提出疑问,而后通过老师的引导或学生的自我探究来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对于学生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甚至幼稚可笑的问题也要抱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要让学生觉得提问是一件好事,而不是一味嘲笑问题是否幼稚,或者是否无理。这样做只会削弱学生思想的羽翼,导致以后学生都不想再进行思考或者提问。
2.2教师应当积极创造一些可供“质疑”的问题
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犯许多错误,但是这个时候学生们或因为畏惧,或因为没有意识到往往也任凭老师错下去,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有意思去教导学生就行纠错提问,让学生自己来思考错误点,激发学生的质疑心。同时,教师在某些时候还应有意识地去制造可供学生发的细节错误,引导孩子们思考质疑自己的讲解或者说法有没有问题,或者有没有更好解决的方法。
2.3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很多时候学生们都会单一地听从老师授课内容,不会自主进行知识的思索,一味符合和接受老师的观点,这一点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存在太大影响,甚至一旦进入高年级学习后,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思维固化,根本无法举一反三,学习也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应从小学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但是并没有直接点明“零除外”,我们可以设置一道判断题:a/b=ac/bc,让学生进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想法,这道判断题是否正确,老师再进行适时地点拨,让同学们的思维更加严密,最终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补充完毕。这样一个简单的案例中就可以让孩子们质疑思维逐渐萌芽、
3、结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一定要不光关注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去想办法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作为数学老师,教师更要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且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要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努力下,每一位教师都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赵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速读·上旬,2014(09)
[2]许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7(19):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