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景创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理念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情境创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和考验。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教育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例如数学教学具有更高的逻辑性和实践性。对此本文就将对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讨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考虑的组织因素,研究情境创设教学给数学教学带来的重要价值,以及进行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面对学校的教学制度,学生在具体学习中缺乏有效的思考和认识,导致学生的实际学习缺乏方法论。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顾及到教材内容的安排,促进学生对校次知识的有效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树立长效教学的思考模式,在长期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思考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得以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情境创设教学对训练学生的思考习惯和能动性有着巨大帮助和作用,教师需要利用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积极的影响和改造,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一、情境创设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的一言堂单一教学策略,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意愿,影响了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通过情境创设教师能够将数学问题融合到趣味话题中,促使学生展开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数学课堂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对学生思维习惯的科学培养。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材内容呈现出条块化的分割结构。教学内容在单元之间都鲜有联系,导致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缺乏联系性的思维方式,给实际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教师能够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有效杂糅,促进学生以联系性的思维对相关知识展开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和开发。
(三)对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意识进行有效训练。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和交流,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维度。
(四)促进学生对知识实践的思考和总结。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大量的教学内容束缚在理论教学中,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示得不到有效训练。通过情境创设教学,学生能够在问题思考中有效总结实践经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应用,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在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情境创设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教学学生年龄跨度较大,从起初的懵懂无知,到后期的科学思维养成存在着巨大差距。对此教师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话题的年龄适应性做到充分考虑。在低年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中、高年级开始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训练。1
(二)情境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小学数学是学生应对的第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蒙较晚,因此可能在前期数学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对此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针对性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使学生都能够在情境教学中有所收获。
(三)降低教学难度。情境教学具有将复杂问题简化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对此教师在重难点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简化处理,促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对数学学习位置较高的自信。
(四)活跃课堂氛围。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刻板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导致学生不能有效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
而情境创设教育需要课堂教学保持轻松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使相关教学能够有效开展。
三、在组织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的一些教学元素
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作为创设环境的基础要素,展开对情境教学的设计,对相关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意义。
(一)竞争意识。小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普遍具有较高的竞争潜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有效激活,促使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产生更大兴趣,提升情境创设的教学质量。
(二)兴趣教学。兴趣教学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疲劳感,增加学生的学习意愿,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自然和高效。对此教师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的中,需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有效引导和调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三)合作与交流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合作和交流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分组教学的策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想像和思考灵感。2
(四)表达与表现意识。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强者倾慕心理和课堂表现欲望。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和学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课堂评价。促使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情境创设教学中去。
四、促进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有效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卡通动画、趣味故事设置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期,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置一些卡通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出较高兴趣。例如在教学阿拉伯数字加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置一些数字卡通形象和加减问题,促进学生对阿拉伯数字符号的记忆和理解。
(二)将教材话题内容进行拓展。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课本话题也越来越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此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拓展一些教材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有效理解。例如在教学《复数统计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后问题中的奥运会金牌质量问题进行拓展,列举出三个国家的更多奖牌分布情况,让学生试分析我国的奥运体育运动中可能存在隐患和问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分析和讨论。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现实创设教学话题,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有效理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像生活中有哪些需要进行平均分配的事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作画的形式表达出自身遇到的平均分配事物,以此促进学生对平均分配的表达和思考。
(四)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敏度。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谁猜的准”游戏,对教室、操场、学校的面积进行估算,以此促进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五)通过挑战性命题和假想命题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一些挑战性和假想命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考虑如果将房子、桌子、门、窗户等事物都建成三角形,会带来怎样的生活变化和影响。以此增加学生对多边形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为后期的正方体、立方体教学进行铺垫。
五、结束语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给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路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情境创设教学话题收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使相关情境创设教学能够长期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胡丽娟;陈淑梅;阳岳平;. 小学生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C]// 0.
[2]简思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 数学大世界(下旬),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