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进步,我国各阶段教学领域均与互联网资源取得了密切的关联。以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为例,物理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微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对于复杂的物理知识进行直观的理解,使得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本文通过对于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探究得出微视频资源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视频资源;高中物理;应用策略
现阶段微视频资源已经得到了高中物理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且能够被引入到物理教学课堂中成为一项新型的教学手段。而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效性,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在选材及具体应用中进行科学的把控,对于微视频资源有客观准确的认知,这样才能够使得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微视频资源的辅助之下得到切实提升。
1.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高中物理学科中蕴含着很多抽象性概念,且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成为很多学生在理科学习中的一项困难学科,因此物理教师需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形式的转变,使得学生能够更轻松的理解所学习的物理知识,避免学生由于理解困难而出现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到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微视频资源的合理引入能够充分对于物理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且以微视频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更加吸引学生课上的听课注意力,学生在面对物理教材时往往会出现无法理解概念含义、对于实验的观察不深入等现象,而利用微视频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将物理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的形式进行呈现,着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迅速的理解相关物理概念,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潜能。且想要真正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需要引导学生对于物理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学生感受到了探索物理知识中所含有的趣味性,学生才能够真正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产生探索欲望。而微视频资源的合理运用正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转变对于物理学科教学形式的固有概念。此外,微视频资源能够更加清晰细致的为学生解释相应的物理概念,学生在进行微视频形式的学习时可以充分加深自身对于学习内容的记忆程度,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牢固的掌握每节课的所学内容。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微视频资源,充分发挥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2.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1借助微视频资源作为课程导入环节,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资源的合理运用作为物理课程的导入环节,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迅速的适应新知识的学习,且可以采用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一定的熟悉感,这样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接下来的物理教学内容。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相关的资料背景,以微视频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观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的介绍视频,这一经典的实验很多学生早有耳闻,这样的视频素材不会让学生感觉过于陌生,且微视频中细致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确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的操作方式以及相关理论依据,能够作为一个很好的课前导入资源,在学生对于微视频进行观看过后,物理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些自由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能够考察学生观看微视频是否认真,确保以微视频形式为主的课程导入环节能够充分发挥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微视频内容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习惯性的展开自主思考与探究,并从微视频中真正获取并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2.2利用微视频资源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学科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物理实验,然而由于场地设备以及课堂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物理教师无法逐一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而学生通过物理教材以及教师制作的课件只能够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物理实验,无法直观立体的对于物理实验及其实验依据进行充分的理解。而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一些简短且描述清晰的微视频,穿插于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当教师讲授到了某一物理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物理实验视频,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虽然学生无法亲自动手进行每一个实验的操作过程,然而清晰的微视频也能够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相关知识的一种有效形式。此外,很多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虽然教师已经进行了反复的讲解,然而仍然无法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的形式解释相关的物理概念,并加以教师的辅助讲解,让学生更加清晰透彻的对于物理概念进行理解。
3.结语
微视频资源能够为高中物理学科起到辅助性的教学作用,物理教师需要将微视频资源在教学课堂中进行合理的运用,充分发挥微视频资源在物理课堂中的实效性,且使得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惠琴.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0(07):65-66.
[2]闵文华.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1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