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有效性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研究的重要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缺乏有效协调和反馈机制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给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造成了严重阻碍。本文就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弊端,分析教师应该采取的创新教学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教学做好备课和准备,同时也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到充分了解。小学生是初次接触数学知识内容,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逻辑特点,学生的注意力稍不集中,极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导致学生的信心受到打击。此外部分学生的开蒙时间较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帮助,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适应教师的教学节奏。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做好师生关系的有效协调,在教学中对教学反馈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采取动态的教学优化策略,促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切实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对开蒙较晚的学生存在偏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和心智差异,因此在起步学习阶段,一些学生有一定的“掉队”问题,即无法跟着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和理解。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存在一定偏见,甚至一些教师将数学成绩和学生的“智商”联系在一起,导致部分在长期的“受排挤”学习中自暴自弃,影响了学生的长期发展。1
(二)教师未能坚持学生本位的教学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从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考虑。例如教学的新知识、新概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快速的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陷入自说自话的教学问题而不自知,将学生的学习问题归武断的咎于学生身上,导致数学教学出现了明显的分层趋势。
(三)教学过程存在生拉硬套的成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的讲解考验着教师的教学功力,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但是在一些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概念讲解只存存在于理论层面,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对空洞,给学生的实际理解过程造成了障碍和困难,部分学生逐渐形成机械化的学习倾向。
(四)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只能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进行有效验证。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灵活性和反馈机制,给教学策略的有效创新和改革造成了一定困难。
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策略和措施
(一)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应性改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理解和学习。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并结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开展教学,避免陷入对课本教学内容的盲从讲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字的加减法进行有效复习,或者直接以数列的形式呈现数字规律,促使学生完成对相关课程的高效学习和理解。
(二)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促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体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对此教师需要坚持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目标,避免教学过程对单个学生的过分关注,对部分其它学生的忽视。此外教师应该保持课堂教学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想法和异议,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持续了解,并补足教学过程中的欠缺内容,也使学生的想法得到有效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采取引导教学的模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面,教师需要引导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效学习和适应。避免对新概念的直接讲解,导致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现实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面积概念多一层面的理解。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我们想表达教室的大小该怎么形容,如何方便的指出一个区域的占地大小。以此促使学生对面积概念做到生活化的理解和思考。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应该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此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联系,在教学中降低教学的难度,增加学生的自信,促使课题教学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四)采取合理的教学评估策略,动态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调查,并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策略,促使教师的教学策略保持较高的适应性和科学性。2例如教师可以以单元考的课后作业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缩短小学数学教学的考察间隔时间,增加小学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和灵活性,促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动态的调整和改观。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坚持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展开数学内容的适应性和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做到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知,激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促使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此外课堂时效性还体现在学生的理解效率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能够更轻松有效的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动力,逐步训练学生的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詹英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19, 000(009):1-1.
[2]王莎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 数学大世界旬刊,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