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环境保护义不容辞,环境保护教育迫在眉睫。在小学教学中,要在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让教材中的环境素材转化为小学生的环境素质,有利于小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唤起潜在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环保行为,真正地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环保卫士,都成为和谐环境的缔造者。作为数学教师,还要学会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必要的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工作的一些策略,让每个学生懂得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净化美化校园,让21世纪的地球保持天蓝地绿水长清。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小学数学教学 渗透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文明者,族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而近几年由于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人口急剧增长以及资源与能源紧张,目前地球母亲早已变得千疮百孔。尤其是近几年各类因人类大肆破坏自然导致的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单只拿2019年来看,在气候变化的推动下,极端天气在2019年席卷全球。从南部非洲到北美,从澳大利亚和亚洲到欧洲,洪水,风暴和火灾带来了混乱和破坏,给人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及危害。
所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增强环保意识比提高环保能力尤为更显得重要。而增强国民环保意识和提高环保能力,关键还是在于从小培养强烈的环保意识,而这就离不开小学教育。
二、学生的责任与义务
青少年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肩挑重担,有责任更有义务让21世纪的地球保持天蓝地绿水长清。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做环境小卫士,从保护身边的环境做起,从点滴做起,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说: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成败均取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取决于青少年的环保意识,这是一个毫不夸张的说法。而学校学科教学是完成青少年环境保护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所以,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教学中适当“见缝插针”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三、环境保护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中国的环境教育还处于“在路上”,和欧美国家的大城市相比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校比较缺乏有环境教育能力的老师,整个环境教育也还仅限于《自然》等浅层面的教材。虽各年级的《环境教育》教材已出版,但做不到普及和实践学习的话还是收效甚微。如今中国有部分大学已开设了环境保护这门学科,但是仅靠大学的力量仍无法实现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的目标。
将来我们中国如果要像日本、德国这样把环境教育、环保参观学习纳入课外必修课、实践课的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现在最为紧迫的也是我们目前教育工作者能够做到的就是:任课教师可以在小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适当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笔者在此想就数学学科的特点,探讨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怎样渗透环保意识。
四、在数学学科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应用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的教学应从生活出发,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数学与生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根据当前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环保和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也就义不容辞了。
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应适度地进行,而不能过于频繁地强调,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抓住时机很重要。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活动时,对教材熟悉了解,这样才能适时把握好时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材研究透彻,善于挖掘环保素材
数学的教材由各类丰富的生活素材构成,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当善于利用这一学科的特点,将教材研究透彻,做到了然于胸,并从教材中找出包含着环保教育的素材,进行整理,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如小学数学一年级北师大版的教材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插图。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看着这些插图,说说上面有什么。当学生说到有梅花鹿、老虎、狮子等各式各样的动物时,就可以适时地提问:“那这些动物为什么只在动物园里看到过呢?不是说森林是动物的家园吗?”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过后,让学生们懂得原来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私利,大肆猎杀甚至虐杀这些动物,森林里的动物许多都濒临灭绝,大部分动物只能栖身于动物园中才得以生存。然后再放出一些课前搜集好的相关资料、图片,给学生灌输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意识。学生通过简单的插图素材,就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加生动有意义。
2、抓住时机,结合实际生活拓展例题
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抓住时机,融于教学之中,结合实际生活拓展例题,可以如春风细雨般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全国13亿人一天能节约多少张纸?”可以在讲解完例题之后,延伸成:“我们班49个同学一天能节约多少张纸?一年能节约多少张纸?”教师再抓住时机提问:“你有什么更好的节约纸张的好办法吗?”学生讨论交流后总结平时要不撕作业本、作业本双面写,要节约用纸。
“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电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度时,超过部分按每度0.6元收费。张华家十月份付费电费64.6元,用电多少千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第94页)在该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某市改成了本市地名,将张华改成了本班的张××,这样学生更有代入感,也增加了趣味性。再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自家的水费、电费等相关内容,让学生懂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3、参与实践活动,调动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环境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认识宣传层面,而应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要将环境教育真正植根于孩子的心灵深处,仅仅依靠数学课堂上35分钟还远不够。因此,我们还必须借助于其它手段,例如,调查、研究性学习等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例如:可有机结合“3.12植树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绿色家乡”,让学生亲身了解自己的家乡从十年前到现在在绿化方面发生了怎样的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学生植树前,出示近十年内绿化面积的具体数据,并展示相关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绿化的重要性,也了解人与环境应如何和谐共处。再找准时机让学生探讨“为何不允许滥砍滥伐?为何要提倡大量植树造林?”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了解植树造林的好处。最后再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投身植树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收获植树的满足感与保护环境的成就感。
总之,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事情。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应承担起这份关乎人类命运的使命。而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就要做好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必要的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工作,让每个学生懂得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净化美化校园,让21世纪的地球保持天蓝地绿水长清。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2002/05.
2.王霞.《绿色教育,领起育人新思路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新校园》, 中国教育报, 2005.(134).
2007.1.
3.刘佳.《201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公布》,中国网新闻中心,2020.01.12
4.《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5.《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