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9期   作者:彭丽
[导读] 情境课堂模式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调动低年级学生的主动性,化低年级学生消极被动的状态为主动的状态,能够唤醒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让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活跃,摆脱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束缚。
        摘要
        情境课堂模式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调动低年级学生的主动性,化低年级学生消极被动的状态为主动的状态,能够唤醒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让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活跃,摆脱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束缚。基于此,本文结合以往教学经验,通过情境数学教学模式的引入,通过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造,旨在为低年级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小学数学课堂,以促进低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为提供更高效的课堂服务,在课堂上应该要使得低年级学生的收获性达到最大化。情境教学模式无疑是当前教师值得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强调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让低年级学生在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当中收获更多。而且情境教学它是基于教师和低年级学生平等的基础之上,发挥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更发挥了低年级学生主体性地位,还重视了数学学习的情境化,符合数学学习的特点。
一、巧用教材插图,创设实物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求知心和好奇心都极其强大,所以书本当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插图,正好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的运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画,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真正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除了要注意这些插图当中包含的数学知识以外,还要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创设实物情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数字图片当中呈现的图形的对称性和优美性,以此让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图形的对称性和美观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给低年级学生呈现一些食物、橘子、花瓣、卡片等,让低年级学生摆出不同的数字,从而能够让低年级学生在摆的过程当中,促进其对数的深刻认识。随后,教师可以让低年级学生通过向桌子上放实物或者拿下实物来认识1-5的加减法。这种基于实物创设的情境更能够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二、巧借生活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还因为其系统庞大,许多低年级学生未拥有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系统,他们只是零散地接收知识。这就决定了数学科目的实践性,教师可以教会低年级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数学本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不仅加深低年级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还培养了低年级学生迁移知识点的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使数学变为实践中的数学。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具有实践性,又要贴切低年级学生生活,要摒除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其次,教师创设情境时不可丢掉趣味性成分,有趣的数学课堂会让低年级学生更喜爱融入其中。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逻辑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创设的具有逻辑性数学情境,这不仅有助于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还有助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以挖掘生活实境中的数学元素,并且加以利用。教师可以呈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实物图,例如金字塔、小木屋,以此引导低年级学生思考“生活中这些图片都是同样的形状,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三个边”、“还有角”,这时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有几个角呢?这三条边和这些角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呢?”,低年级学生“有三个角三个边的图形”,这时教师就可画一个不封闭的图形,步步引导,让低年级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解决问题。
三、巧设合作学习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低年级学生交流的欲望,让低年级学生在交流情境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低年级学生之间激烈的讨论,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思维得到活跃,让学生在沟通中促进自己对知识更深刻地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进而让低年级学生进行讨论,促进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流畅的言语,还能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接纳新鲜的想法,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比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低年级学生讨论,让低年级学生愿意和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其次,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惩机制,增加小组同学之间的凝聚力,让小组成员之间融为一体,促进他们自主交流。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为了引领低年级学生认识到元、角、分的换算,在上课之前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来到课堂。在课堂上为低年级学生创造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让一个低年级学生扮演商家,另外三个低年级学生扮演人民币换算者,然后到商家去换人民币。以此活动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讨论,营造讨论的氛围让低年级学生在讨论当中明白人民币的换算单位,并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将人民币的换算用于实际生活中。
结束语
        情境教学是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它能够实现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将课堂还给低年级学生,注重低年级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数学课程内容,巧妙的借助多媒体技术,设置小学数学课堂,充分的避免传统教学只重基础知识学习,缺少低年级学生参与性的弊端,通过共同参与,实现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与教的矛盾,形成教与学的和谐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双全.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20(20):48-49.
        [2]魏雪瑞.谈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0(21):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