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理念之下,初中化学教学所面临的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一理念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教学思路和教学水平的有效调整以及创新,积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及挑战,在教学创新以及教学优化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作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教学对巩固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及理解意义重大,初中化学老师需要注意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内容,明确作业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向,以此来更好的实现有的放矢。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一、引言
化学是初中教育教学阶段之中的重点学科之一,这一学科的学习难度偏高,许多学生出现了消极应对的情绪,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初中化学老师需要着眼于化学作业设计的实质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过程中主动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化学作业,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化学知识,进而学会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
二、注重梯度设置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这门学科的逻辑性和应用性比较明显,不同化学知识的难易程度有所区别,有的化学知识非常基础,而有的化学知识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对此,老师在设计化学作业的过程之中需要注重梯度的分析以及研究,关注基础知识以及重难点知识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本节课之中的重点知识,采取由浅入深的形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化学作业的过程之中不断调动个人的想象力进行自由发挥和自主实践。如果一开始就设置难度较高的作业,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消极应对的情绪,进而直接放弃这一学习任务。对此,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采取由易到难的形式设置和安排课后作业,比如在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老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探究性作业,问学生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之后,质量会产生什么变化?如果产生了变化,那么可以看出氢氧化钠有什么具体的性质?如果在氢氧化钠溶液之中添加稀盐酸,那么会出现什么气体?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教学形式能够充分的体现作业设计的梯度性,进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方向,保证学生保持清晰的思路,明确个人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方向,真正实现有的放矢,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
三、合理把控题目难度
在完成前期的主体教学环节之后,老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布置课后化学学习任务和作业。
一节课之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较为复杂,为了尽量避免学生出现快速遗忘的现象,老师需要留出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其中作业难易程度的有效控制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需要了解不同教育教学板块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合理控制题目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如果题目设置的过于简单,就会导致学生轻视化学这门学科,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阻碍,进而产生许多消极应对的情绪,无法脚踏实地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为此,老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的合理比重,巩固基础知识并适当的拔高作业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实现学生思维的纵向拓宽,让学生能够在已有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上实现进一步的发散,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
四、注重层次化设计
层次化设计要求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设置不同层次的化学作业,保证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成长以及发展。在一个班级之中,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较为明显,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天赋以及学习兴趣差异较大,有的学生知识接受较强,化学基础知识非常的扎实,能够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相比之下,有的学生则对化学存在许多的畏难情绪以及消极对待心理,缺乏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之中非常消极与被动。因此,在布置初中化学作业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坚持层次化的设计原则,尽量避免简单的一刀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化学学习基础来设置相应的学科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从而获得更多的喜悦感。另外,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进而为后一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指明道路及方向,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指导价值以及教育作用,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收获,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真正意识到化学这门学科学习的乐趣以及魅力。
五、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之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化学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注重学科作业的梯度设置以及难易程度的合理把控,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设置层次化的作业,真正的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邵建.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3(11):70-70.
[2]周士平.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0, 000(046):198-199.
[3]吴玟瑜. 新课改理念下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6, 000(083):14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