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情景是教学情景中重要的分类,能够有效的将生活与教师索要教学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在生活中累计到的经验迁移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更快、更有效地理解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的特性,在教学导入、概念理解、应用题训练等多个教学环节中应用生活情景,以此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景;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是学生建立对数字、图形、算式、方程的基础认知的学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要求,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积极性是不足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关注生活情景的设计,基于所教学数学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生活经验,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教育引导意义的情景,以此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教学。
一、设计导学生活情景,打造良好开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格非常重要的环节,有趣、贴近实际的课堂导入教程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热情,使得之后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1]。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喜好,设计适用于课堂导入的生活情景,以此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开端。
以“长度单位”的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自己的身高提问。比如,教师可以实现准备好一件破旧的外套或者T恤,在多媒体上展示身高与尺码的对照表,然后向学生“求助”,自己准备了尺子,应该量哪些地方才能买到一件合适的衣服呢?这样的生活情景以教师的“求助”为基础,能够极大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让学生充满学习与实践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尺码对照表,从对照表中找出关键词,如身高、腰围、cm等。然后教师再点名几位个子较为高大的学生,站在讲台处丈量自己的身高与腰围。如此,教师既能够引入cm等教学的内容,又能够通过实践拉近自己与学生们的距离,并激发其余学生的学习或者实践动力。
二、设计教学生活情景,提升教学效率
生活情景在小学课堂中有着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而在概念讲解的过程中,生活情景最大的价值可以辅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生活情景中的内容联想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此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并使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话语去引导学生的思维[2]。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设计适用于概念教学的生活情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
以“长度单位”的教学为例,在完成课堂导入后,学生们对身高、cm等内容以及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便可以设计实践性的生活情景,满足学生们的实践需求,并让学生们通过实践认识长度单位cm、dm和m,并引导学生初步建立1cm、1dm。1m的长度概念。教师设计的实践生活情景可以接续课堂导入的生活情景,即在教师完成挑选衣服这一事件后,为学生分发简短的皮尺,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实践任务:“挑选课堂中你感兴趣的物体,然后使用皮尺或者直尺、三角尺测量该物体,记录所测量的数据。”在布置任务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由活动。如此,教师便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并了解全体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点的理解误区。
三、设计习题生活情景,锻炼解题能力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基于这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教师更应当结合所设计习题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多种类型的生活情景,通过情景丰富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并以此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3]。
以“长度单位”为例,在完成知识点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在实践中记录的数据,为学生设计习题,以此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有几位同学测量的数据是他人的身高,那么教师便可以使用这些学生记录的数据,为学生们创设应用题。例如:小明测量的小亮身高为120cm,而小刚测量出的小鹏身高比小亮的身高更高15cm,请计算小鹏的身高为多少?这一个问题中包含的人名较多,但是由于学生们对刚刚的实践记忆犹新,因此能够梳理出实际所需要求的内容,进而计算出小鹏身高135cm。通过这样的习题训练,教师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与解题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情景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与偏好的教学情景,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且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关注生活情景的设计以及课堂上对生活情景的实际应用方式。教师应当与学生为根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生活情景在设计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以此保证生活情景的价值,并且保证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海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中年段数学教学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2):79.
[2]黄晓玲.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上),2019(12):218.
[3]陈春华.利用生活情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