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浅析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9期   作者:曾盘辉
[导读] 数学是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性特征明显,在全体教学阶段都十分重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
        摘要:数学是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性特征明显,在全体教学阶段都十分重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早已成为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入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主要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趣味性教学、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实践探究、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相辅相成这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专业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研究 发展策略 儿童心理
        随着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社会对基础数学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数学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学数学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基础。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时,传统教学模式下浅显的表层化数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一线的数学教师需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和智力发育成熟程度,设计具有深度的教学实践探究,并作出恰当的教学引导,推动数学实践与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追求高效、高质的目标。针对刚刚迈进数学启蒙阶段,开始进行数学正规体系学习的小学生,教师必须注重其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儿童心理研究的学说中,我们可以知道,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备进行一系列逻辑推导的能力,但是还要依靠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柱,此时儿童的认知和思想有着较大的变易性,他们的思维出现了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相关的逻辑关系,一线教师要抓住儿童发展数学能力大契机,发展学生对具体事物进行群集运算,包括组合性、逆向性、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或多余性等运算的能力,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制订切实可信有效的方案计划。
         一、积极改革,善用科技,趣味性教学
        课改进程中,教师必须主动积极地去改革自身教学模式,不断研发新型教学策略,学习最新科技手段,努力接受时代发展带来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妙趣横生的游戏活动促使更加专注和兴奋,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过程进行教学趣味性教学,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入手,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使得学生能从兴趣出发,深入数学学习。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在关注小学高年级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有效传授时,必须要立足于目前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不断在实践中寻找新突破,总结新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深化改革,有效的弥补传统应试教育的漏洞,完善新课改与教学实际的配套实施。通过新颖有趣的动手操作、多媒体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化为具体的数学形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举例:
        1、在课后作业中为学生准备各种数学游戏;
        2、大家在班级群里一起进行数学大比拼;
        3、通过游戏结果得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颁发奖项。


         二、核心教育,把握心理,实践性教学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在发言、讨论、动手操作中接受全班同学的检阅,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把握学生心理,实现核心教育,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引导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教师教学,学生听课这样楚汉分割明确的传统教学模式用双方共同合作的创新模式所替代。这样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能帮助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小学数学开始不断简化自己的解题步骤,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开发自己的数学想象空间。
        举例:
        1、在学习月份和时间换算的时候;
        2、用生活中具体事情的发生时间来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明确洗脸五分钟与五秒的区别,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双向性教学
        互动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以来的一次重要革新,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在实践探究中被使用颇多,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普及数学中的分类思想,让小学生思考如何将所有问题分门别类各司其职地完成。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需要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认可后,让学生既能够合作探究又能够独立思考,实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合作进步,并能培养学生合作与独立的两种能力。
        举例:
        1、在作业讨论课上,将学生按照男女比例进行分组,设立组长;
        2、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讲述自己完成作业的感悟,大家一起探讨最简便的解题方法,学习优异者帮助数学学困生;
        3、每个学生要在讨论之后独立完成作业错题的思考和总结,并且作答类似习题。
        综上:小学数学的发展水平必然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当改革中各种发展因素都需要被考虑在数学课程设置中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多元化的评价,多元化的讨论,多层次的理解,多角度的融合,都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利手段。在实施小学生教学实践探究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开英.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J].南北桥,2020,(8):159.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54.
[2]后巧娃.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和策略研究[J].家长(上旬刊),2020,(3):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