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9期   作者:刘访
[导读] 教学设计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回答“要到哪里去”是一个确立目标的过程,“怎样到那里去”则是一个导向目标的过程,而“是否到了那里”确实一个评估目标的过程。当前教学环境下,历史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是我们的时代特点,将其合理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着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高效课堂,扩展学生的知识量等诸多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将先进的资源整合到课堂之中助推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培养综合素养极高的现代合格人才。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究
引言
        教学设计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回答“要到哪里去”是一个确立目标的过程,“怎样到那里去”则是一个导向目标的过程,而“是否到了那里”确实一个评估目标的过程。当前教学环境下,历史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除了讲授和传递基本的史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外,还要能开发和塑造学生的“史观、世界观”,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以实现历史启发现实的作用,发挥历史的人文价值,教育价值。在以往的教学中明显感到的困难在于历史内容本身的繁杂和课程时间有限以及学生知识储备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侧重知识体系,强调人物评价、事件经过,运用起因-经过-结果的讲述结构,这种结构虽然便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但弱化了历史本身的魅力,更难以给予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
1利用媒体技术,再现历史情景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历史资料,运用网络手段为学生营造出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历史情景,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时代特点。在营造历史情景的过程中,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营造情境,将课本的内容生动灵活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起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在讲解《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出示公民参加集会、五百人议事会等图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提示。学生们通过这些图片,结合书上的内容可以得出结论,成年的男性公民具有参加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的权利,有参与集会领取津贴的权利,有组成‘陪审法庭’的权利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带入感,让学生学会回到当时的历史时空下去感受事情,分析事件,评价历史,为学生理解和感悟历史事件提供有效的平台,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
2利用信息手段,增加知识容量
        高中历史课本中的知识点比较细碎,时间跨度也比较大。高中生虽然接受能力较强,但在知识的整合上仍需教师进行指导。

在面对时间跨度较大的历史事件时,采用多媒体绘制时间轴或制作表格,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增大知识容量,实现高效课堂。其次,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可以平缓的完成课堂环节之间的过渡,帮助教师将课堂环节整合得更加合理。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些政治制度横向的进行比较,纵向的进行对比记忆,明确每一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构建时空观念。
        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可以引用新华社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专题报道中习近平的一段评价。评价中指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肯定了两个战场的重要作用,这段资料也为学生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做出了引导,得出结论“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3利用网络资源,培养自主学习
        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是新课改的侧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学习的意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教会学生从网络资源中筛选所需要的信息,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网络资源远比教材内容丰富,学生学会筛选、利用,除对提升学生收集史料、整合史料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外,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较强的小组,还能设置问题与同学之间完成互动,实现学生团体之间的自我教育[2]。
        ?1930年底,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摄制成功。影片讲述了一个被封建思想毒害的女英雄的悲剧故事:著名牡丹的丈夫是一个无赖,不仅挥霍牡丹的巨额收入,而且虐待她。由于经济困难,丈夫为了还赌债,把女儿卖了,并以过失杀人罪被捕。一个暗中追求赤牡丹的富商得知后,把钱赎回女儿,让母女团圆。牡丹心存感激,但是只是感激,在表演之前,前往监狱营救丈夫。然后有人问富商”我真的不明白,这个女人怎么了”,电影的结尾是一个富商说”没有办法留住她,就因为她没受过教育,她受影响太多了”。
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着重要求教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而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则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历史课堂变得有趣且有实效,真正吸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怡.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学课程资源,2014(05):57-58.
[2]施英.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