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线描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9期   作者:蒋珍珍
[导读] 中国画线描手段运用于中小学美术课堂之中,一直以来就是备受争论的话题,部分学者认为干硬的画线描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摘要
        中国画线描手段运用于中小学美术课堂之中,一直以来就是备受争论的话题,部分学者认为干硬的画线描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它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绘画潜质,保护孩子们的绘画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信心,并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表现力,促进孩子心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线描;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指出必须要以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让他们在不同层面上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为基准开展中小学美术教学。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要充分的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画线描这一重要的工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美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在传统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画线描教学就是学生学习优秀绘画的技能和思想以及创作技巧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将画线描教学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提升视觉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巧妙的借助画线描的形式和内容来展示作品的艺术性,丰富课堂内容,改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推动课堂教学实践。
一、线描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也开始走向了多元化,为了更好地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的引领学生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未基于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教学,也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无疑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很多教师也并未真正的将线描引入教学之中。这是因为教师本身不能够准确的理解线描画的概念,并且不懂得线描教学的意义,忽视了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加上教师注重绘画技巧的培养,所以忽视了学生创作情感的培养,很多小学生学习线描画仅仅是为了学习绘画技巧,根本没有学会线描的表现力和情感,如此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当中采用的方法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大多采用临摹的方式来训练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无疑使得学生被动的去临摹,违背了线描教学的特点,也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以会导致许多学生想象力得到阻碍,影响了学生绘画的热情。
二、中国画线描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画线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美术作品无疑存在抽象性,再加上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存在一定限制,不能够完全地去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基于此,教师要采用合理的策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在画线描之前,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美术作品当中的内容,让学生欣赏作品。例如,教师在让同学传奇与魅力时,可以呈现中国名画,让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服饰和动态。其次,教师要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就需要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知识当中找到绘画的途径,尝试用毛笔进行简单地绘画,并且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绘画作品当中。这无疑实现了激发了中小学美术课堂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兴趣的发展,让学生愿意参与到美术绘画之中。


(二)凭借画线描,促进学生艺术想象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十分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在教学时抓住中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中国画线描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无疑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与核心素养。在美术作品当中蕴含着许多人文风情,它们都是不朽的名作,在一定形式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不易和艰辛。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画线描,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情感,并且认识到创作的美好性。例如,教师在教学“最受尊敬的人”时,可以有效的为同学们引入《父亲》这一美术作品,让学生在画线描这幅画的过程当中体会到父亲的不易,明白作者的心情。首先,教师可以先呈现美术作品的简笔画,让学生观察,在观察过程当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让学生在思考基础之上,补全丰富画作,进而让学生在绘画之中体会到人物脸部的肤色、汗珠、皱纹等,从各个方面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使学生更加理解美术作品传递感情的效用,然学生学会理解父母不易,学会用线条抒发感情。
(三)依托画线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中小学美术课堂应该以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多元性为基准,打造画线描教学与中小学美术作品形式的融合。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能够激发学生问问题和思考的教学思路。其次,教师可以调节美术作品的形式,搭建核心素养与中小学美术课堂的融合,让学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当中,体会到名画当中的德育精神,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熏陶下,提升其美术涵养。其三,教师可以呈现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促进画线描教学的创新化。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将画线描和手工相结合起来,在二维的平面用铅笔描绘出画线描的对象,还原美术作品,让学生在画线描过程当中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去组合材料完成画线描,或是教师引领学生利用美术作品上的元素,制作一些小玩具,以完成画线描,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满足了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中小学美术画线描课程更加趣味化。最后,在画线描的过程当中,教师不是只让学生进行画线描,而是要让学生对绘画形式、绘画构图以及表象不产生对抗意见。例如,教师在教学“星座的联想”时,可以让学生在画线描星空的过程中想象一个又一个的星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制作手工作品展现画线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尝试做摆件,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联想以及变通能力;在制作出漂亮、实用且自己十分喜爱的手工作品时,学生会充满十分强烈的满足感与自我肯定。
结束语:
        简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必定会对美术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人们对美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中国画线描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无疑促使了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同时也让学生学到名画中的思想,从而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太南.谈中国人物画线描对创意素描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4,27(10):22-47.
        [2]黄晶. 将中国传统线描艺术引入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