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汉语言文学自身的专业学科特性,对线上教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疫情背景下线上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研究。疫情背景下,渭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线上实践教学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一)线上课程教学;(二)线上课程思政教学;(三)线上专业能力与素质培养;(四)线上毕业论文管理。这种线上教学模式有助于探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信息化时代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相互借鉴和融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疫情;汉语言文学;本科;线上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2020年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疫情防控专项研究课题”项目(XGH20048)
作者简介:方科平,1974年7月出生,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讲师职称,硕士。
对于主要不依赖于实验方式教学的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学模式切实可行。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专业学科特性,易于同声音、图画、色彩等形式因素相互交融,教学内容往往呈现出饱含形象和情感的视听美感画面,营造出动人、感人的教学氛围,因此线上教学又具有一定优势。崔成林、崔越涛认为,总结、反思一下这次全国范围的在线教学,以利于我们科学改进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1]研究疫情背景下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线上实践教学,既是为了响应和贯彻执行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方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助于探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信息化时代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相互借鉴和融合,探寻本专业未来发展之路。
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在渭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学的主要环节能够得以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个案,探寻特殊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线上实践教学的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此研究,可以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我们还原疫情下线上教学实践具体而真实的面貌。渭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的:
一、疫情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线上课程教学
渭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本学期共开设门课,全部以在线教学的方式进行,开课率达到100%。从大一至大三,学生全部参加了在线学习。
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组织教师参加超星数字平台举办的《“停课不停学”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系列课程的学习,提高在线教学能力和方法。获得30个培训课时,成绩达到合格标准的教师,将取得由超星教师发展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为了上好新学期第一节课,认真撰写授课教案和制作PPT课件。配齐摄像头、耳麦等硬件设备。大多数教师先自己在网上试讲,逐渐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授课。年轻教师采用多次录课的方式,选取最佳的讲课视频,将视频连接地址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学习。
为了确保线上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人文学院各专业负责人在本学期上课的前两天,逐一给第一天上课的老师发微信,询问线上教学备课情况,家里的网络状况,对线上教学的技术掌握情况。
在课程教学后期,有多位专业教师总结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经验,积极申报学校在线教学案例比赛。他们的在线教学案例具有典范性,对于疫情背景下教师从事线上教学设计提供有效的借鉴。他们在教学中所遇到和发现的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促使教师去思考疫情下如何更好进行线上教学设计。
二、疫情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线上课程思政教学:
通过文学作品鉴赏和分析,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抗击疫情,是非常重要的。康震指出,“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华经典诗词可为人们提供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积极的精神、乐观的心态、从容的气度,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心理基石。这次疫情来势汹汹,防控阻击战任务重、时间长,对所有人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战。疫情病痛固然可怕,但恐惧绝望却要不得。”[2]中华古典诗词是进行课程思政的较佳素材,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我们抗击疫情,战胜困难,提升人生境界。
为了给2020届毕业生留下特别的毕业记忆,人文学院决定录制毕业生云寄语。这种云寄语已经有二十多位教师积极参与,加强师生沟通,鼓励毕业生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疫情下汉语言文学本科线上专业能力与素质培养:
疫情下师生踊跃投入到以“四大人文”(书香人文、抒臆人文、影音人文、翰墨人文)为核心的专业活动之中,全面提升以听、说、读、写、练等为核心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疫情背景下,教师率先示范,撰写出了较多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如何对之进行引导和管理,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配合当下的疫情防控工作。
四、疫情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线上毕业论文管理:
渭南师范学院2019年底引进了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对于主要不依赖于实验数据撰写论文的毕业生来看,显得更有帮助。
2020届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共计122名学生,全部进行线上毕业论文指导。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教学管理者可以实时检测各位学生论文撰写和指导进程和结果,也可以检测各位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和过程。疫情期间,线上论文工作开展有序,进展顺利。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活跃,管理者实时参与,学生配合较好。能够按时完成中期检查,绝大多数论文已修改至三稿阶段。如何利用线上资源更好地推动论文工作、提高论文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渭南师范学院采用多项举措、有序地开展疫情期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线上实践教学,取得了骄人成绩。此案例可以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提供借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一校一专业推广至多校多专业,为了解和掌握疫情下线上实践教学的现状提供理论资源。
参考文献:
[1]崔成林,崔越涛.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对常规教学的启示[J].教育家,2020,(08):65-66.
[2]康震.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J]. 时代主人,2020,(04):44.
作者简介:方科平,男,汉族,陕西省长武县人,1974年7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渭南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