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素养教育课堂的教学优化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吕海翔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职课堂教育不仅只单纯的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职课堂教育不仅只单纯的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是越来越倾向于人文素养的教育。随着近几年高职教学的诸多形式涌现,高职学校、教师、辅导员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有助于日后人才的培养,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下一步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人文素养教育必不可少,充分的提升人文素养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本文将通过对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学现状、人文素养教育的教学优化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堂优化
一、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原因
1、 响应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缺口逐渐变大,当今诸多高校也开始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人文素养教育,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培训基地,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工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还有注重学生素质的拓展,高校只有始终将人文素养教育放在首位,才能更加有效的为社会输出优质的人才。
2、 就业现状要求
        目前在我国并不缺乏就业应届毕业生,而是缺乏优质的毕业生。在诸多的招聘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都会要求学生品德端正,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均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所以,在当今高校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变得日益重要。
3、 完善我国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多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扭曲思维冲击着我国的青少年思想,对于学生的三观塑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由此可见,完善我国的人文素养教育应该提上日程。无论是我国的教育部门、政府、诸多高校相应的建立人文素养教学体系,对人文素养教学教师进行定期的培养,使人文素养教学成为学生人生发展中的指路明灯。
二、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学现状
1、人文素养教育与实际脱节
        目前,诸多高校人文素养教学的现状之一是与现实实际相脱节,只是单纯的注重理论的教学,只是存在形式上的人文素养教育与实际相结合,却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人文素养教育属于文课范畴,教师在进行人文素养教学时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上的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应该转换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在现实实际中对人文素养教育的真正理解。
2、高校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却忽略了人文素养教学学课的创立。诸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只是专注于学生的成绩提升、学校规模的扩展上,却在根本上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学校教师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增加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课程,真正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学生观念有误
        现今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95后、00后,同时是独生子女,年龄较小,心智相对来说不够成熟,人生价值观念也没有完全的树立,对于自身的人生道路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判别是非的观念不够成熟,这也就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高职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充分体现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三、人文素养教育课堂的教学优化
1、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人文素养教育也将经历着一场重大的变革,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这次机会,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注重人文素养与现实实践的结合,同时要结合本区域的现状,探索分层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采取网上教学的形式等,引导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
        同时还要构建技能、专长等一系列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培养,充分的与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创新能力、优秀品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的突破。
2、加强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学校教学学生的宝贵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到民主教育,切实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尊重学生的个性,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形式。教师提升自身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校园文化与教师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建立民主化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努力塑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建立灵活性课堂,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形式,采取分组式、竞争式教学,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生硬、理论化教学、知识灌输式的模式,采用辩论式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发挥教师的作用
        作为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一方面,要要掌握人文素养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面面俱到,督促学生制定人生的目标,促进学生三观的养成,成为学生成功路上的指路明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总结语
        人文素养课程式每个学生所必修的课程,既是对学生文化能力、知识水平的拓展,更是对学生品德素养、观念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人文素养的开展对学生适应社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教师应该积极的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艳霞.高职课程改革应承担人文素质教育使命[J].教育与职业,2013(12):11-13.
[2]王学讷.浅析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8(6):74-76.
[3]张树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