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探讨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梁丽华
[导读] 幼儿教育的重点之一在于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教育的重点之一在于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而时间观念的培养更能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时间意识,了解时间的宝贵并能合理安排个人的生活及学习,促使其培养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时间作为一类较为虚无的概念,它不可触且不可见,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中,要保障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效果,幼师便应利用其日常生活设计培养活动,潜移默化般使幼儿认识时间,了解时间的重要意义,最终珍惜时间和生活。
        关键词:时间观念培养;幼儿;日常生活
        引言:对幼儿而言,更多幼儿的时间观念及意识偏弱,具体表现为很多幼儿首先不认识钟表、电子表等工具,并会在吃饭时间、学习时间继续玩耍等等,较为欠缺的时间意识使其无法对个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合理安排,最终使其学习及休息等方面受到影响。综上所述,时间观念的培养意义重大,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但幼儿的认知能力偏弱、自控力也不足,如何利用有效的培养活动对幼儿时间观念进行培养,便成为了广大幼师的一大工作难题,以下笔者结合个人经验,对幼儿的时间观念培养方法进行探讨。
        一、以园内活动及教学培养幼儿时间观念
        (一)钟面结构的认识
        首先,时间是一类十分虚无缥缈的概念,幼儿无法触碰时间也无法看见时间,但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能表示时间的工具却很多,如钟表、电子表甚至手机时钟等等[1]。因此要保障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幼师应首先引导幼儿进行钟面结构的认识,在保障幼儿认识钟面结构的前提下,保障其具备一定时间意识,为后续作息时间表的安排及落实奠定基础。而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在钟面结构教学中,幼师可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幼师应利用色彩艳丽、形象可爱、体积偏大的儿童钟表开展教学,该类钟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准备好钟表后,幼师要引导幼儿掌握时针、分针及秒针的代表含义,为保障教学趣味性,幼师亦可结合钟表顺口溜、记忆口诀来开展教学;其次,当幼儿能了解钟面结构后,幼师可利用举例及抢答活动来加深幼儿对钟面结构的认识,使其能认识“时间”。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便为幼儿准备了一个大的小黄鸭钟表,该表直接吸引了幼儿的目光,且表盘内的指针分别为红、黑、蓝三色,十分醒目。其次笔者利用时分秒口诀带领学生了解了时分针、各数字的含义。最后,为锻炼幼儿的表面辨认能力,笔者对钟表时间进行随机调整鼓励幼儿辨认时间,并利用如“吃饭时间12点在表面应该怎么表示?”、“睡觉时间8点在表面应该怎么表示?”等问题引导幼儿进行了辨认技巧的实际运用,通过这一活动,班级幼儿基本掌握了表面的辨认方法,他们具备了培养时间观念的基础。
        (二)时间长短的认识
        时间长短的认识有利于幼儿培养时间观念,在该方面教学中,幼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具体事例及情境为幼儿提供理解时间长短认识的适宜环境,最终培养其“哪项活动时间长,哪项时间短”的时间观念。在此比较法是一类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同时实现幼儿动手能力、生活经验的提升,幼师亦可将比较教学结合幼儿生活活动,以幼儿的主动参与及浸入感悟使其提高时间观念。例如在教学中,笔者会提出如“半小时和一小时哪个时间长?”等问题考察幼儿的时间意识,为帮助幼儿更为深刻的理解时间长短,笔者亦会利用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学习环境。例如笔者在时间教学中,便为幼儿组织过一次比较游戏活动,在活动中笔者会安排不同幼儿一同开始完成某一事件,例如叠手绢、穿鞋、系鞋带或者整理书包等等,而当幼儿完成上述活动后,笔者便会安排其他幼儿通过观察,告诉笔者谁所花费的时间更长或更短。这一活动的直观性更强,幼儿能清晰辨认出系鞋带会比整理书包花费的时间更短,穿鞋又比叠手绢要花费的时间更短,通过该类活动,幼儿也对时间长短产生了更深认识,幼儿间甚至掀起一股看谁干某事花费时间更短的风气。


        (三)时间限制的认识
        引导幼儿了解时间限制,能使其明确个人应在哪一时间内做某事,最终经过幼师的长期引导,促使幼儿树立严谨的时间观念,养成不拖拉的优秀习惯。在时间限制的认识上,幼师可将其融合进幼儿的学习活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内。例如笔者在引导幼儿参与教学活动时,会为其规定相对明确的时间,如5分钟完成游戏,3分钟完成问题思考等等。而在幼儿的日常活动如午睡中,笔者也会明确告知幼儿的午睡时间段,使其了解应该在何时间段做某事,培养其时间意识。
        二、联合幼儿家庭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幼儿园及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两大阵地之一,在幼儿园中,幼儿的行为可由幼师进行约束及引导,但在家庭中,部分家长的引导约束不足,便会导致幼儿所培养的时间观念及意识降低,为此联合幼儿园及家庭,才能保障幼儿时间观念培养的有效性,以下浅谈几点联合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活动时间的安排要合理
        幼儿是活泼好动的年纪,生活时间表的制定能促使其培养良好习惯,提升时间观念,但幼师及家长应注意,对幼儿生活时间表的制定要保障活动时间的合理性及灵活性,确保能劳逸结合,并不对各活动时间进行过于严格的规定,以此避免幼儿对时间表的执行产生抵抗心理[2]。
        (二)合理生活时间表的制定
        要保障幼儿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幼师可联合幼儿家长,共同为幼儿制定合理的生活时间表,以此指导幼儿在认识时间的前提下,能从时间表出发约束个人的行为,最终培养其遵守时间的优秀习惯。时间表的制定不必过于繁杂及细化,幼师及家长可打印生动的钟表表面,并鼓励幼儿一同在打印纸上进行作息时间、学习时间、吃饭时间等内容的标注,将其挂在幼儿房间中清晰醒目的地方,并在一旁配备真实的钟表以便幼儿进行参考。幼师要指导幼儿家长及时观察及提醒幼儿,例如当幼儿的吃饭时间快到时,家长便要以“什么时间要到啦?”等问题提醒幼儿,或直接给予其明确提示,以此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三)激励制度的设计及利用
        贪玩是幼儿的天性,若仅以幼师或家长的语言及行动,生活时间表对幼儿加以约束,长期以往幼儿便会感到一定的倦怠性,最终丧失遵守时间的动力[3]。为此要调动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积极性,幼师及幼儿家长要联合进行激励制度的设计及利用,并保障激励制度的及时落实,以此为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提供更好环境。首先,幼师及幼儿家长可从幼儿的园内表现、生活时间表的执行状况出发,为幼儿制定指标清晰的激励标准,例如每天按时执行生活时间表则能奖励一小时观看动画片的时间等等。在激励内容的制定上,幼师及幼儿家长均要结合幼儿的真实需求,奖励其零食、绘本、文具及衣服等等。此外,幼师亦可在园内举行竞争活动,即统计各幼儿遵守时间的次数,对其提出表扬或提供奖励等等,以活动的竞争性促使各幼儿均能积极进步。
        结束语:结合以上,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能促使其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遵守时间并珍惜时间。在培养方式上,幼师要首先引导幼儿了解时间、认识时间,了解时间的含义及长短,认识该如何辨认时间。在此基础上,幼师要联合幼儿家庭,利用生活时间表的制定落实,以及激励制度的灵活利用,充分调动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积极性,最终培养幼儿的时间观。
        参考文献:
        [1]陈丽.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时间观念[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7):259-259.
        [2]叶观念.从日常生活中浅谈幼儿"时间感"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刊,2015(9):159-159.
        [3]李燕.大班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4):00168-00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