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对于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要求,特别是要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结合学习需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引下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开阔视野,加深认识,也能够积累相关的素材,提升语文能力。众所周知,课外阅读很重要,阅读是根,写作是叶,“根深”才能“叶茂”,“厚积”才能“薄发”。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融合;?语文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部也多次强调中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这进一步说明了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的重要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阅读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也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实现对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教师的引领和感染是前提
阅读要想内化为学生的习惯,教师需要在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引导。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义又增加了新的内涵,教师不仅仅要助力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这样学生才能够实现被动学习下的“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在阅读方面,部分学生的兴趣不高,有些学生有兴趣但是缺乏方法,导致了其阅读实效性较低的情况。所以,在开展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引领与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针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读、去积累;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顺势进行引导,给学生推荐其他可以去阅读的资料;也可以把那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直接搬到课上,与学生一起去赏析和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己去主动阅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课内的多元引导是关键
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课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和阅读的主要载体,但是课本中所选取的阅读内容受编排的限制往往是起到范例的作用,对于一些较长的文章只是节选了其中有代表性的、片段化的内容,其中很多内容学生读完是意犹未尽的,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去尝试读完整篇内容,或者是阅读相似的内容。这时就要灵活地应用教材,教材是载体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我们要善于对教材灵活应用和深度挖掘,或者进行延伸,学生了解多了,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以已经学习或者熟悉的内容为依托,由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布置针对性强的阅读作业。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是需要教师针对性的引导的,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我们在进行新课学习前往往会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查阅资料,主动去阅读,最好是要求学生在做完后形成总结性的文字,如让在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自己给作者写简介。
实际上,学生进行总结的过程就是深化认识、提升认知的过程。
2.故事激趣法。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是源源不竭的动力。教材中的资源是我们教学中要应用且要大力挖掘的资源,我们可以针对教材中的隐性资源,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把一些与教材相关内容有关的名人轶事、精彩故事融入其中,这样不仅会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求知欲就容易被激发出来。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能够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
3.带感情朗读法。阅读是需要和作者共鸣的,这样学生才能够由表面深入到内涵,读出文章的主旨和内涵,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要带着感情去朗读。朗读前,教师可以就作者的情况、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给学生做简单介绍,然后教师进行范读。之后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学生及时进行交流,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就逐渐能够发现其中的韵味所在。
三、课外阅读夯实基础是重点
教材中的内容本身就有局限性,特别是难以满足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只依靠课内阅读也会导致学生的认知狭隘,教师需要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小学生本身课业负担不重,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更多依靠的是学生的自觉行为,需要家长的配合,特别是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最终使阅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的,当然其中首先要做的是和家长的有效沟通,达成教育的一致步调很重要。学校要通过家校联系平台就阅读问题和家长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如钉钉群中的每日打卡功能;同时,也要通过家长会、学校教学开放日等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再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把形式和内容都做好,这样才能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具体来说,可以在以下方面着手推进。
1.阅读摘抄记录展示。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好词、佳句,这些都是积累的素材。对此,新颁布的语文新课标中也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通过展示既能够了解学生的阅读成果,还能够使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2.实际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阅读,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也有自己的认识或看法,这些都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资源。教师给学生创设展示、交流的平台,开设班级读书交流会就是重要的途径。
总之,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重视学生阅读,要把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引导和关注,切实推动学生有效阅读、自主阅读,相信一定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利英.在阅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促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学习:下,2014(5).
[2]顾梅颖.以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有效阅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