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大潮流趋势下对人的基本素养的需要,同时也是小学生自身获取健康成长的本身诉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基于此,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简单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字:小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与科技水平飞速发展,国际竞争也愈益激烈,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接班人,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历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应该尤为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和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小学生,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好坚定的基础。在当今时代,我们都可以看到,综合性的优秀人才才是社会和时代发展所需要的,而在综合性特质培养过程中,心理健康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是非常主要的一项考核标准,是一个优秀人才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的生理、心理等一切条件的发展,小学生也随之进入到了一个接受一切新鲜的信息和信念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开始进入学校,接触社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压力,随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如不能及时帮助疏导,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将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其性格、人格的养成,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须,也是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二、制约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众多,诸如遗传和胎期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同辈群体等,我们应该都应该正确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我个人看来,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作为陪伴小学生初始学生生涯的基础教育系统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次是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一)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所以家庭不止对小学生的早期发展具有引导教育的价值,对小学生的未来长久发展也应该担负起关键责任。家庭环境包括一个家庭的人员构成、经济水平、物质生活条件,甚至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教育方式等,这些都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特别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不在放在单纯的吃饱穿暖上,对孩子的教育也成为了人们的讨论热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为人们对子女的基本要求。在此之上,诸多家长付出时间、金钱、精力,给予孩子最好的照顾和爱,使孩子毫无忧虑的学习成长,就是为了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但也同时我们也看到,家长的过分宠爱、保护、照顾、过高的期望使孩子们承受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有些孩子在个性品质发展存在不足,如懒惰、不合群、不与交流等,这都是小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父母不恰当的期望及教育方式造成的。
(二)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学校是小学生社会化的最主要的场所,是小学生受到影响和感染最丰富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教师、教学内容、同辈群体是最容易使学生接触到且最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
(1)教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能接触到的唯一的成年社会化群体,他们对社会有着成熟的认知,是小学生在学生生活的唯一引导者,他们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学生领会不同的人生,形成对社会和世界的客观认知,是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和目标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2)教学内容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学内容是教师将自己理解和认知的知识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的传达给小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师工作任务的基础,教学内容实质上就是教师对文化进行选择的一种结果,是通过总结、整理、提炼形成,反映了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为小学生学习仿效的首选。(3)同辈交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辈交往不单指小学生与单个小学生之间的往来,还包括小学生与同辈群体的之间交往。同辈群体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稳固的、习性接近、年龄接近的社交群体,对彼此都有着陪伴和约束的关键作用,小学生参照、学习、模仿的标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与同伴交往的时间逐渐超过与成人交往的时间,对同伴的依恋和友谊显著增长。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学校是小学生在幼年时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将心理将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能从根本上为教师与学生树立重视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才的发展目标。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渐关注和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综合性的优秀人才。
(二)开展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问题是复杂多面的,光靠学校的教师并不能给出专业的问题解答,且对小学生来说,其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单一的表面问题,更深层次的影响和关联也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够给出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在学校开展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不只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责,更是帮助学生通过专业的方法从心理困境中解脱出来,是小学生的再一次重生,对小学生、家长、学校都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建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由于受到整体的教育水平的限制,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存在一定的能力不足问题,因此,通过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沟通平台,学校可以和家长进行消息互通,家长也可以通过学校提出的专业建议与意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改善,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模式,正确的教育方法影响和教育学生,帮助家长逐渐形成优越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慢慢做出自己的努力。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学生是一个多变且未知的群体,由于他们还未发展成熟,因此其身上附带的心理状况也是多种多样的,也许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背景和原因,同样的解决方法也许并不适用同样的两个学生,所以,在面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时,教师首先应该了解清楚事发的背景、原因、家庭环境、父母状况等,从而根据其问题进行分析,而不是一以概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未来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从小学生着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培养全面健康发展人才的重要举措。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栋梁,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也是教师教育目标所在,所以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心理状况指导,尊重与理解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明朗的成长环境,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并且优秀于他人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徐林超.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8,(23).
[2]张立新.浅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4(43).
[3]彭志芳,卢友燕.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观察》.2015(9).
[4]吴开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才智》.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