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的积累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9期   作者:杨莉
[导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离不开写作素材的积累。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离不开写作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广泛的阅读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
        小学生最怕写作文,经过多年教学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在于不知该写什么,也就是习作素材的积累上存在问题。于是,我就此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得出可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夯实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抓住课内阅读中经典篇目拓展习作素材。
        作文教学应首先以教材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清楚,为学生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语文教学改革地不断推进,教材内容更具多样性、创新性和趣味性,摘录了众多名家名作,是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来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品味作者情感,自觉积累文中的相关素材,并针对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写作练习,加强对素材的运用。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是围绕人物描写展开的,在学习《小胖墩和嘎子摔跤》这篇课文时,学生领会了通过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抢凳子”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动作,边观察边记下动词,最后提笔写文,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课堂上学以致用,教材中的“小嘎子和胖墩”摔跤地情景无疑是生动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类似的素材,然后再鼓励学生尝试写作。通过合理应用和组织这些素材,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再如,《颐和园》这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文章中学习了移步换景地方法后,我又引导学生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一写自己去过的一处风景名胜。在教学中,我以“乌鲁木齐红山公园”为例,用简笔画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浏览顺序,再引导学生明确写好移步换景过渡句的方法,加上平时积累的描写景色的优美语句,一篇游记就写好了。课下同学们还写了多篇的游记类作文,效果都特别好。这种举一反三的方法,特别有效。
        (2)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拓展习作素材的积累。
        课内教学资源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基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素材的积累,开拓眼界,进一步完善写作素材的积累渠道。学生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热爱课外阅读,诸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沈石溪系列动物小说等等,都是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这些课外读物浅显易懂,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又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是流传后世的不朽名著。搞好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力求最大程度地吸收其中精华。学生应在教师的影响下善于边读边记,及时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对其中可利用的素材进行摘录,然后再反复阅读和记忆。
        四五年级时,我给学生推荐过金波的《和树谈心》等几本书,学生读完后意味深长地说:“读了金波爷爷的诗歌,我觉得好美好美,我也想写诗了!”后来,学生陆陆续续给我交了不少诗歌,虽然看起来稚嫩,但是我鼓励他们坚持写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六年级时,我推荐学生读梁衡的《把栏杆拍扁》,学生读完后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文章中提到的“辛弃疾”、“林则徐”、“范仲淹”等诗人或伟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梁衡行文很有特色,“情理并重,以评带传,行文穿插诗词。”结合时代背景去认识和理解诗人,理解诗人作诗的出发点,让人印象深刻。学生不但可以积累书中素材,还拓展了视野,这就从从阅读中学会了拓展作文素材的方法。
        二、开展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实践出真知。”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绝知此事要躬行。

”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获得别人的实践成果,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在应用这些素材时也不能完全地、充分地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因此,教师还应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
        开展实践活动,要注意克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作业负担,除此之外,要在活动中适时具体指导。
        (1)组织校内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应提倡多样化且具有创新性,多元化且具有趣味性。而基于校园学习生活的教学实践活动,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设置和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满足。
        如,在升旗仪式、班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活动课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内劳动实践。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从报名到参与,我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活动过程和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活动结束了,学生再写作文的时候就言之有物了。
        结合综合实践课积累作文素材,学生要完成“炒菜”、“缝补”、“饲养”、“种植”等实践活动,正好就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好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录制视频、谈感受等形式记录活动过程,收集素材。总而言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活动,关注积累,积极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积累写作素材。
        (2)组织课外教学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正如课内阅读要向课外阅读延伸一样,校园教学实践活动也要向校外延伸,拓展学生视野,增加写作素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校外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全面,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挖掘素材的能力。教师在安排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时,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感悟父母情、兄弟情,学会承担自己的义务,增强情感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如,借助假日雏鹰小队这一活动并利用双休日,让学生走上田间地头,参观工厂车间,考察文物古迹……通过系列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写作范围,大大丰富了写作素材。
        三、善于发现,积累写作素材
        在以上两种方法引导的基础上,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鼓励学生留心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或事,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张扬自己的个性。
        如,可以通过写周记的形式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等等,它所体现的是个人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的活动过程。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积累素材和表达语言方面的情况。不论学生的认识程度如何,教师都应积极鼓励。保护这份珍贵的“发现”或“独特的感受”。
        每个寒暑假我都会给学生布置实践类活动。可以是参观访问,旅游见闻,也可以是劳动体验,以日记、作文或调查报告等形式,写出一篇自己觉得最为满意的习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是至关重要的,要保护学生的想法,加以积极正面的引导。活动不是单纯的为作文而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走向实践,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独特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结束语
        为促进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采取合理的策略,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阅读、善于积累的学习习惯。其次,多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将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融入其中。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设计相应的写作练习,增强学生灵活组织和运用写作素材的能力。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教师只有善于结合教学实际,才能真正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季云.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J].新语文学习,2005(02)
        [2]王海鑫.浅议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J].教师,2011(17)
        [3]叶菲菲.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