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科带头人团队建设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9期   作者: 许琦
[导读] 学科带头人是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还为指导青年教师们进行教学研究树立了榜样作用。
        学科带头人是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还为指导青年教师们进行教学研究树立了榜样作用。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去把握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把最新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中来,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学科带头人   团队合作
        学科带头人有对外、对内两项职能。对外的职能主要是代表学科,进行学科内的各项理念交流,展示学科教学研训实力;对内职能则是凝聚学科,制定学科发展规划,还为指导青年教师们进行教学研究树立了榜样作用。石鼓区从2013起开展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从全区教师之中评选出多名学科带头人老师,覆盖了小学、初中不同层次。通过聘用一批名师作为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为更多的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让每名教师都能够具有努力的方向。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学科带头人活动的深入开展,单一的学科带头人老师“独角戏”形式,开始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学科带头人老师组织领衔的学科团队,通过成员间的密切配合,以团队形式开展的研训活动,受到广大教师们的一致好评。这种情况的产生,值得我们教师培训部门的反思。结合我区学校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前中小学教学工作要求,学科带头人从本学科教师中挑选骨干力量,组建学科团队,通过团队研讨制定出各有针对性的验血活动,让每名教师都不断关注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教师成长的方向,能够主动参与到自我能力提升的队伍中。本文对现阶段中小学教师的学科带头人团队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策略,旨在帮助学科活动开展得更有意义。
一、以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发挥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科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是引领团队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基础。学科带头人都是教师队伍中具备高尚的师德品质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还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精英教师。他们的存在,就是为更多的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让每名教师都能够明确专业能力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其次,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为基础,从学科教师中再挑选骨干成员组建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团队。通过成员之间的充分交流和沟通,来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各成员的自身优势,促进团队成员知识、经验、技能等的不断融合与增长。再通过这样的团队展示活动,让更多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迅速提升,进而实现“1+1>2”的团队效应,从而将学科成果实效辐射面延伸到更广的区域,吸引更多的老师关注到其中;同时也只有在多元化的团队活动中,才能不断取长补短,才能够将团队活动的实效发挥到最大,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能够借此会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二、积极探索学科团队建设的方法
        学科带头人在组织团队活动的时候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首先就是需要对自己负责的学科特点进行分析,这样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才不会脱离学科本身的性质,让团队围绕正确的主题开展活动。
        其次就是需要对本区团队内成员情况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学科带头人应该积极观察每位成员的状态,并根据收集信息对每个成员的特性进行精细化的总结,并据此制定出更为精准的团队运作模式,不断明确学科带头人活动的主旨和具体的目标,这样,学科带头人才能和团队中的成员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都能够获得各方面能力上的提升。


        再次,学科带头人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依旧需要将成员放置在工作的核心地位,并习惯性地进行换位思考,了解各成员的实际诉求。只有这样,制定的学科发展计划才能够具备更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团队所开展的活动才能受到最广泛的认可与配合。
        最后,带头人在组建团队前也需要充分掌握成员专业能力以及擅长领域,只有这样才可以建设一支具有人文特点且能力高效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开展起来的活动,才能让教师在团队活动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教师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缺点,同时还能够挖掘每名教师的潜在能力。学科带头人只有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量才能够切实组织具有实际效果的团队,为充分展现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一定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后方可实施,切实提升学科成果推广的效率,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让老师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提升方式。
三、充分认识学科带头人团队建设的意义
        1.激发自我发展内驱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通过组建多元的学科团队,创建良好的学习性、研究性、合作性教师发展模式,让教师在团队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活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愿望和内在发展动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形成一支“团结和谐,合作和睦,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研学团队。
2.搭建智慧共享化平台,促进教师团队化发展。通过建立由教育局培训部门、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骨干成和参训老师,实施学习共同体扁平化管理,指导、激励学习型团队开展研讨活动,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意见,使团队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充满生机活力,各具进取精神,富有创新意识”的多元梯级团队。
3.践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本”理念,探索新型团队建设模式。依据“以人为本,以成长为目标”的管理思想,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和自我发展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教师发展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客观需求,为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宝贵的素材。
4. 团队把具有不同背景的教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从多维的视角理解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在团队中,以学科带头人为“领航者”,大家在其带领下就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并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有助于加深对教与学的深层理解,扩大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以团队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可以有效地整合教师集体力量,提高处理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更高效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学科带头人在不断紧跟时代的发展的同时,还应及时进行运作模式的革新,统领相应学科骨干教师团队,让每名教师都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教学方式的优点,来实现自身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学科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都能够得到各方面的完善。这样,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够具有璀璨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华逸云. 教师领导视角下的学科团队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王美英. 共享领导视角下的学科团队建设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刘秋妍. 基于团队建设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