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题单元整合教学主要是将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系统,将这一单元的主题作为核心,主要是将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们,实施整体推进的单元整合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可以被应用到不同的体裁的文章中,进而归纳出一般阅读方式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将一个生动活泼并且轻松愉快的课堂提供给学生们,让资源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而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
引言: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主动自觉地去领会并且实施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师对于教材以及参考书的依赖程度太高,使得语文教师的在实施课程自主权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将课程进行整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解放自主权。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单元教学,教师就要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挖掘每单元各篇目之间内在的联系,这也正是课程整合的本意。相关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将其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进而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语文知识过于零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加的从容。
一、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主题单元整合教学的出现以及发展,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有一些教师在了解了这一方法之后将教材中的内容随意的进行整合,或是从其他的地方将其他的课程资源引入进来与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但是这样一来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教师进行课程整合的时候会按照自己的爱好或是学生的喜好来进行,这样一来教学活动就会显得十分的丰富,但是却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还有的教师在将内容进行整合的时候没有提前对课程的难易程度进行思考与设计,在很短的时间内却将一些难以学完的内容布置给学生们,例如在学习一个新的单元的时候,首先需要学习这部分的生字生词,但教师往往只会安排一个课时将这些内容教给学生们,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内容。所以教师在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的时候,首先应当意识到整合是为了帮助将课程的目标更好的完成,是为了通过这一方法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一定不能搞混整合的目的。
二、对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的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情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当作为学习的主体成分而存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应当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结合语文学科本身存在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的欲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及鼓励,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同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进取精神。由于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而个体与个体之间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同时满足学生的不同的需求,教师可以选择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结合,使得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被利用。因此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的时候应当始终坚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只负责引导,将一些方法教给学生们,尊重学生以及学科的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着手,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单元整合的时候应当始终围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讲到《雷电颂》这篇文章的时候,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这篇课文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兴趣可能不会太大。
但这只是教师所认为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调查,惊奇的发现学生们对于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是十分的喜欢的。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远远超过了教师的想象,所以相关专业指导教师在进行单元整合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不能只靠自己的想象。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单元整合听起来好像非常的简单,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十分扎实的功底。单元整合中将教材的内容进行排列组合听起来是一件十分简单并且容易操作的事情,但是实际上需要整合的其实是教材中的核心价值并且将其形成一个新的训练系列,想要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要想将单元整合这件事情做好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再将单元进行整合之前首先应当对这一个单元中的每一篇文章进行优化设计。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文本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不能过度的依赖一些参考用书,教师应当有自己对于文章内容的解读,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所设计的内容应当是独立并且合理存在的,这样一来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还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这样一来,单元整合就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而为了让课程与课程之间更好的结合,进而逐渐地推进达到单元整合的目的,需要在目标设计的时候进行一些改进来满足单元整合的需求。就好比《乡愁》这篇文章,作者表达的感情甚多,有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这些感情都是围绕着作者余光中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自身经历的触发所写出来的,但课本上只有他的内容,未涉及作者社会背景的讲解以及亲身经历的讲述,如果教师没有讲授这些知识的话,那么学生的课外知识就被局限了。
(三)积极向上的教学评价
苏联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的,而这种需要在学生的身上表现得更加的强烈。所以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选择使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而评价的主体也是可以变化的。例如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择使用小组评价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设计好一个小组评价表,可以让学生来选择一些评价的标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意见中挑选一些作为本季阿科的评价标准,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份评价表的内容来对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表现进行打分,让班级内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去,相互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将评价的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作出最终评价的依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分层评价的方法,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当始终保持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可以选择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状态及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教学的施行,给语文教学带来活力和生机,改变了以往机械的授课模式。教学或以读为主,小组展开竞赛;或以品为主,大家畅所欲言;或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难免有不妥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我们相信:只要拥有激情和诗意,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我们一定能在语文教学的光明大道上收获意想不到的硕果。
参考文献:
[1]蔺养宁. 浅谈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J]. 新课程, 2016, 000(020):P.22-22.
[2]庞建英.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整合的阅读教学浅析[C]// 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上).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