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当前的初中各年级阶段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充分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读写结合等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初中各年级阶段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阅读是初中阶段的各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促进初中各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提高初中生学习各年级语文和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这个年纪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具体能力情况,结合读与写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和其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阶段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核心是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不止是对语言表达、写作等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包括对初中各年级阶段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那么如果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只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很难引起初中各个年级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初中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同的,但是初中各个年级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相同的特质就是他们都普遍处于贪玩和比较任性的阶段,他们对语文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都缺乏主动性,对初中各个不同年级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要通过创新有趣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中发现语文阅读的有趣性和阅读的魅力。
一、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
如今,中国素质教育登上了新台阶,国家更加注重在义务教育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打破传统的较为死板的课堂。为实现这一目标,初中课堂做出的改变不仅包括改革教学模式,还包括让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重视国学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学生完成学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以优良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接下来笔者将重点研究关于初中九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关措施。
二、通过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读与写”教学方法主要指的是老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协调“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之中习作,在自作之中阅读,从而优化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当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系列的阅读学习之后,他们必定会对作者的文章布局、情节发展以及具体的描写产生一定的思考,在这个时候辅之以习作教学,就能够让学生转思考为实践,将阅读中获取的语言排列经验及时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从而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和资源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习作能力,帮助其活跃思维。“读”与“写”的逻辑联系,丰富教学的开展形式,就能够有效地起到对学生们的培养作用。通过这样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今后人生的发展和规划。还提高了初中各个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初中各个年级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观察生活细节、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通过读写结合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新颖有趣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高年级语文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动能。所以初中各年级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的内容时要结合当下初中各年级学生喜欢的兴趣读物入手进行课程内容准备,尽量让初中各年级的学生在轻松和愉悦的氛围内尽可能多的对更多书籍进行阅读,从而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初中各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思维发展非常活跃的阶段。
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聪明、思维活跃的优势,在阅读中增加一些表演、故事比赛等活动,再借助结合多媒体设备对相关初中各年级阶段语文相关知识的内容延伸播放,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像、声音等对语文阅读有更加立体的感受让学生对更多视频资料进行学习,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课程内容的有趣性。借助多媒体等相关影视资料,就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阅读的书籍所讲述的内容,增加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对所学文章的兴趣,更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积极性,让他们愿意主动进行探索和阅读。
(二)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促进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多准备一些语文阅读的相关资料和文章素材,在结合要进行写作的语内容,让学生先对准备的资料和文章段落阅读,然后通过阅读之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和词汇积累让他们及时运用到写作之中,这样其实也同时能让学生达到了汲取作文写作表达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选择阅读素材是一定要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读物,不要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在选择题材时也应该指向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尽量选择那些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充分保障教学效果。
(三)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更多的沟通,培养更多的阅读兴趣
先前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较为死板,不注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氛围往往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学生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氛围之下,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还会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倘若学生能够积极与老师沟通,两者共同寻找学习方法以及策略,那么不仅能够提高老师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常见的互动沟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效的提问;(2)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有意义的谈话;(3)师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教学相长;(4)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教学等等。
实践表明,在这几种方式之中,最有效、最有用的方式是进行高效的提问,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之时,不能使用传统的提问的方式,而是应当巧妙设置提问环节,以教材基础内容为出发点,提问的对象要尽可能广泛,尽量不固定学生提问,要给每一个同学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感以及归属感。
比如:笔者在教初中三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梁启超写的这篇文章的时候,先让学生了解梁启超的生活背景以及主要的人物事迹,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等等,并且他还是新法家、改良主义,是“公车上书”的一份子,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梁启超勇敢的与封建恶势力作斗争,呼吁救亡图存,积极宣传变法,从他为中国付出的这种大无畏精神中,我们便能够看到他深深的爱国之情,在他的《敬业与乐业》之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对职业的尊敬与态度,文章结尾的这一段“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 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养成敬业以及乐业精神品格的责任,那么就由此可以展开与同学更多的探讨和交流,也能促进他们对国学经典阅读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
结束语
在初中各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学观念,提升初中各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设置的新颖和有趣性, 提高初中各年级阶段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进行语文阅读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礼斌.激活思维,构建灵动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J].学周刊,2020(19):137-138.
[2]杨飞云.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17):43-44.
[3]吴光云.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N]. 黔西南日报,2020-05-10(004).
[4]冯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