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教学《四季之美》为例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3月第9期   作者:黄丽军
[导读]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内容摘要】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简单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那么那如何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这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思维导图的巧妙运用会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巧用思维导图,有效预习
    认知建构主义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思维基础,课前预习的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孩子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如下:
        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黎、晕、漆
        2、圈画词语,原文标记。 黎明、红晕、漆黑、凛冽、夜幕降临、心旷神怡、
四季之美                   翩翩飞舞 、急急匆匆。
        3、概括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主要写了四季不同的景色。
        4、划出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通过指导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学生是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地画出对文章解读的过程,充分地感知课文和了解课文。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内化的思维活动过程,这远比学生通过简单朗读课文进行预习更有效果。


二、巧用思维导图,突破重点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时间及不同的方法进行思维导图的训练,利用思维导图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整理,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图片或思路,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及重点。在《四季之美》的课堂教学中,我先展示针对预习的思维导图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比,给学生一种新的方式认识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堂内容的重点。
        对比之下,学生对于思维导图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从多角度了解课文,为课文重点的把握及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上通过思维导图整体感知课文后它应该为突出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服务。教学《四季之美》时重点体会四季之美。在初步学习课文之后学生能够找到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动态变化,描绘出春天特有的特点,体现出春天的动态美。作者主要抓住颜色的变化:鱼肚白-----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夏天最美是夜晚。作者抓住萤火虫翩翩飞舞的动态描写展现夏夜独特的美。秋天最美是黄昏。作者抓住乌鸦归巢、成群大雁比翼而飞、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让读者身临其境、心旷神怡。冬天最美是早晨。作者主要抓住落雪、熊熊的炭火表达作者心中闲逸舒适的心情。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学生会从“春、夏、秋、冬”这四个词语看出来的。作者笔下的四季与众不同,她只是抓住每个季节最具有代表性的美来写。
         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优势,因为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必须通读课文,绘制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反复朗读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要点,从而抓住关键词语把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有效把握课文重点并很好地理解重难点。
三、巧用思维导图,巩固复习
         思维导图能够通过直观的图表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把点连成块,把块连成网,这就很好地避免了知识在头脑中毫无头绪、杂乱无章的堆放。思维导图就像一棵放射性的“知识树”,帮助学生学会分类整理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教学《四季之美》之后,借助在课堂中已完善的思维导图,背诵课文。课堂上抓住文中的四个中心句展开反复朗读,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快速有效地记忆完成背诵作业。课后,学生还能继续复习,及时过一段时间忘记了也能通过导图有效回忆。除了背诵课文,在课后复习时自己也可根据自己的薄弱之处绘制适当的思维导图进而巩固复习。
    思维导图是个能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作为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语文知识时掌握方法、把握主线,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刘艳.《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 文化发展出版社
﹝3﹞王锦霞.《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读与写(教师)》2019年 第7期
﹝本文是建瓯市教育科研2019年度立项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为B19137)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