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3月第9期   作者:陈敏
[导读] 在我国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对小学部编版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在我国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对小学部编版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语文学科素质基础,语文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蕴含的情感。“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要不断增强自主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训练。文章分析了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面对的问题,并为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不仅对自己的学科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所以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并能够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面对的问题
        1.1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拥有更多的娱乐方式,很少有学生将读书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反而将读书作为一项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就会大大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讲,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遇见一些较难的生僻字,对于一些我国经典的名著来说,若不能对名著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学生很有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茫然。以上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外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兴趣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如果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就很难投入到书本内容当中,对自身的实际帮助就不是很大。
        1.2学生的阅读能力跟不上
        初级语言老师仍然使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写下文本的中心思想,然后学生记笔记。尽管学生可以快速掌握知识点,但他们很难消化,也做不到举一反三,没有真正领略阅读技巧。最直接的结果是,尽管学生对文本的中心思想有了更好的理解,但他们自己在阅读文章时无法上手。
        1.3生的阅读方法不正确
        很多教师认为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靠学生的自觉,只要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从而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语文素质水平。当前很多学生只是停留于阅读的表面,不能从更深的角度来理解书中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日常阅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教学,教授学生如何在读书过程中进行批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书中蕴含的文化色彩。
        2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创新阅读理念并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随着学生的阅读兴趣日益增强,教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什么这样做呢?究其原因在于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他们才会去自主阅读。首先,阅读之前,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阅读目标。在科学阅读目标的指导下,学生不再是漫无目的地阅读,而是有重点、有方向的阅读。其次,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既让学生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还便于学生更好的思考。最后,阅读完成后,重视阅读评价。小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他们会觉得阅读较为枯燥无味,为此,他们无法投入到阅读中。甚至有的学生阅读完都不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阅读后的检查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阅读检查,教师能掌握每位学生的阅读情况。针对自主阅读做得非常好的学生,教师要表扬他们,并让其他学生向这部分学生学习。

针对自主阅读做得较差的学生,询问他们在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变他们对阅读的看法,慢慢喜欢上阅读。
        2.2丰富阅读内容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为此,平时的阅读中,教师通常让学生看一些与考试相关的书籍,因此,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他们不愿意阅读这些书籍。鉴于此,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课外书籍,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他们的自主阅读欲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相结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他们学习到部编版语文课本之外的知识,并积累下优美的句子,这为他们的写作奠定了基础。以《风筝》这篇课文为例子,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运用讨论法与点拨法刻画了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鲁迅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集都广为流传。当老师讲解完《风筝》这篇课文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影的告别》、《死火》这两篇文章。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上,并且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能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情感。
        2.3使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大胆地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是目前更重要的学与教方法。通过归纳和总结,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简化更困难的知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导图。教师首先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堂练习和问题设计之后带有问题地阅读。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然后掌握问题的关键并找到答案。最后,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找到有趣的阅读内容并提高他们的学校效率。在教师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设计问题需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并且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设计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课外扩展,以便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扩展知识,以达到同步改进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4利用互联网建立监督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起到更好地监督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可以在平台上推荐自己读过的书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学生的自主阅读积极性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敦促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家长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书,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阅读兴趣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结语
        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水平,就要先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跟紧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意识,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其次还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写作的同时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苗现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202-202.
        [2]刘美芹.彰显学生主体,让阅读教学更有效[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2).
        [3]刘大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浅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
        [4]卢颖.关于小学生的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6.
        [5]孙启英.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5):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