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模板支撑体系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7期   作者:郑磊
[导读] 伴随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城市地下交通建设
        摘要:伴随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城市地下交通建设越来越重视,带动了地铁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在进行地铁施工时,垂直模板支撑技术应用非常广泛,通常单侧模板支撑工艺主要是通过木板或者木方加固,钢管排架等方式进行支撑,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施工效率低下,钢管数量较多,施工较为复杂等问题,无法确保施工的质量,需要重视单侧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本文重点对单侧模板支撑体系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单侧模板支撑体系;地铁;施工;
        1 案例分析
        本文具体分析华东某市的一个地铁站工程,对单侧墙模板支撑结构在地铁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该地铁站房的墙厚达到了1米,设计侧墙高度为5.25米,通过分析验算发现,在施工时需要使用的单侧钢模板厚度为6毫米,并且需要使用10号槽钢,12号槽钢作为主楞、次楞。在连接法兰设计方面需要使用12毫米的钢板,另外还需要保证单侧模板和支架的加固,加固时主要使用钩形螺栓,在岩架底部位置进行基础千斤加强支撑的设置,对千斤装置的高度进行有效调节,合理的控制模板的垂直度,通过槽钢连接单侧模板支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以确保稳定性。
        2 单侧模板支撑体系应用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2 支撑位置的洞口处理不合理
        单侧模板支撑结构在建设过程中侧面板位置只包括两个支撑点,所以,各个支撑点之间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通过分析发现,后部支架的反作用力较大,在支撑位置选择时如果在洞口位置,可能会导致该部位的模板支撑框架的承载力,无法达到要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在洞口位置,加设相应的支撑,以便让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
        2.1 阴角部位出现缺陷
        在实际使用时将单侧模板支撑体系运用到阴角部位会产生一定的缺陷,在实际操作时,需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第一,通过扣件式脚手架进行处理。这种方式使用,施工节点较多,而且工程量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结构方面有一定的缺陷。第二是通过称对顶施工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方,需要注意对顶所造成的水平力不一致,可能会产生模板变形的问题,对支撑体系的后续应用产生不利影响,第3只设计阴角位置的支撑构件,这种支撑构件在实际操作时效果较好,但是成本偏高,而且构造非常复杂。第四,与三角形支撑体系和脚支撑对称体系相结合,这种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对浇筑的顺序要求较高,需要注意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支撑结构受到水平力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上述方法还需要注意,对顶构件可能和三角形支撑体系之间出现冲突,需要在实际操作是重视细节,合理的对顶支撑位置进行调节。
        3 单侧模板支撑体系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通过单侧支撑体系进行施工,具有灵活性强、结构简单、受力合理等诸多优点,让地铁施工的风险大幅度降低。为了保证单侧模板支撑体系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需要注意具体分析钢模板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强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设计,确保支撑体系的稳定性,保证后续施工作业的有效展开。
        3.1 提高单侧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
        在地铁施工时,使用单侧模板支架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模板支撑体系中心位置进行控制,保证单侧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在基础千斤顶端进行三角桁架设置,会导致外部载荷大幅度增加。这种施工方法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单侧模板体系的稳定性,如果没有合理进行施工顺序控制或者不重视施工细节,可能会导致模板出现倒塌的情况,大大增加安全事故的出现率。为了能够做好防控工作,规避施工风险,相关人员需要注意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一方面由于桁架之间的距离较小,设计时间距控制在750毫米,在模板拼接过程中桁架设定的间隔为500毫米。并且需要在两米宽的单侧模板上进行三个圆角的设置,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让稳定性提高。另外可以在任嘉背部进行连接梁的设置,这样可以让侧墙模板的稳定性提高,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在进行单侧模板支撑技术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通过加固预埋地貌的方式来保证拉力符合要求。在此条件下,保证支撑模板稳固在对应位置,从本质上解决稳定性差或者模板平移等问题,保证施工安全。
        3.2 重视钢模板支撑结构的设计强度
        通常而言地铁工程侧墙体量较大,在浇筑混凝土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侧压力,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单色模板的刚性进行充分的重视,以防止在外部条件下出现漏浆等问题,让施工的难度增加。以本次施工为例,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钢模板厚度为6毫米,在面板背侧主楞和次楞设定为10号12号槽钢,在同时作用下可以让模板的刚度大幅度增加,防止出现断裂或者弯曲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三角架来进行连接,可以让模板的刚度大幅度提高。


        3.3 保证地铁工程中钢模板对侧墙浇筑的稳定性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钢模板体量较大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由于钢模板重量较大、体量较大,可能会导致构件吊运过程中出现困难,甚至会造成相邻模板之间无法紧密贴合等情况。在浇筑时,产生漏浆等问题,如果发现侧墙自身垂直度不够,可能会影响到墙和外墙模板之间的密贴性而出现拼接模板错位,无法将单侧模板支撑结构的支撑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单侧模板的高度偏高,则需要在振捣时,换用较长的振捣棒,这样会导致振捣控制难度大幅度增加,稍有不慎可能会捣烂墙根位置,影响侧墙的稳定性。另外在钢模板表面致密性较好时,可能无法有效排出表面的气泡,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性,为了保证单侧模板支撑体系的有效施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模板边缘连接位置进行充分考虑,进行竖向法兰的设置,通过螺栓来紧密的将相邻的钢模板连接。同时在模板连接位置进行密封条的设置,让拼板时出现漏浆的概率降低,这样才能对支撑体系的设计质量进行强化,在错台问题方面需要在侧墙下端对模板进行彻底的清理,防止杂物导致模板贴合性较差,需要注意有效的对连接相邻模板螺栓松紧进行控制,保证整个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在找出平直度差的侧板后安装模板构架。另外还需要注意,确保导墙平整后再进行水泥砂浆灌注,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施工的质量,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分层,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符合要求,完成浇筑之后还需要进行均匀的振捣[1]。
        3.4 加强支撑体系搭设的管控
        在搭设支撑体系时,需要合理的对施工技术进行应用,对碗扣式脚手架进行合理的操作,选择平拖落脚,注意控制量柱的间距在600×600毫米,板下间距设定为900×900毫米,为了保证支撑的稳定性,跨越杆件的根数需要设定为6根,而且需要连续进行剪力撑的设置,以符合两端长度的要求。与此同时通过旋转式构建对脚手架和剪力撑进行支撑,如果模板支架中间和两端的立杆超过4米,需要从上到下进行剪力撑的设置。另外还需要在施工层脚手架下部进行安全网的架设,将一端拉到结构边,防止出现人员坠落等事故。在设置脚手架时需要从各个角度延伸到边墙。另外为了方便钢筋绑扎和防水操作,还需要注意进行工具脚手架搭设。需要保证脚手架搭设现场的平均性,确保地基强度达到施工受力要求,严格的依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不能擅自进行改动。另外在安装单侧模板支撑模架时,需要使用高强度的螺栓紧固模架构件,要求螺栓孔位对齐,这样才能保证自身体系的稳定性。
        3.5 加强控制错台的问题
        为了能够控制单侧模板竖向拼接位置的错台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在拼接位置进行一个次楞的设置,并且进行三角形支撑构架的控制,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结构最大竖向缝隙在两毫米以内。另外,墙体连接位置很容易产生错台等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导向垂直度无法达到要求。因此在施工操作时,需要注意加强控制,具体的解决方法是使用方木作为侧墙模板,并且保证其垂直度,如果模板下端和导向密贴性不足可以再到墙上端位置贴上双面胶条,以防止一些微小的缝隙处造成漏浆。另外还需要及时清理,靠墙下端,以防止模板密贴效果无法得到控制,注意调节地脚螺栓的松紧,只有完成上一步工序,并且检验合格之后才能进行后续施工,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2]。
        3.6 重视变形的控制
        另外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模板和支撑出现一定的变形,所以单侧模板支撑需要使用地脚螺栓来进行加固,这样就可以保证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在进行模板安装时,需要保证模板内向进行倾斜,对预变形进行控制,防止实际操作时出现严重的变形问题。在本次施工过程中,站台层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6.3米时,需要预先设计侧模板内倾斜8毫米,如果浇筑高度设定为5.6米,需要对模板进行预先倾斜5毫米。通过这种预变形的方式来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平力的影响,精确的对混凝土结构的水平位移进行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之后需要测量混凝土,保证倒墙垂直度偏差控制在三毫米以内,在浇筑单侧模板和支撑体系时,尽可能的控制顶部的变形情况,需要保证最大的变形量控制在20毫米以内,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需要恢复,以防止变形较大无法及时恢复。另外还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拉杆的架设,在距离模板支撑体系一定范围内进行预埋钢筋的架设,有效的支撑体系连接,通过扣件式的连接方式保证支撑的效果[3]。
        结束语
        当前工地铁工程规模逐步扩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对新型施工技术进行应用,单侧模板支撑体系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支撑技术,可以合理的对资源进行匹配,提高施工的精度,控制施工成本,在保证地铁施工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立锦, 李志勇, 丛欣江. 单侧模板支撑体系在地铁明挖车站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 2009, 40(11):1004-1006.
        [2] 谌铭. 单侧模板支撑体系在地铁明挖结构的应用技术[J]. 城乡建设, 2013(13):114-116..
        [3] 马军. 单侧钢模板支撑体系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技术[J]. 智能城市, 2018, 004(004):P.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