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监测人员监测负担也逐渐加大。本文以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为研究对象,对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问题。同时,根据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特点,从环境监测质量监管制度、环境监测质量评估体系、环境监测质量监管人员等方面,对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新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新思路
引言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发展,工业以及各个行业在不断的兴起与发展,因此也就出现了如今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随着人们文明程度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开始越来越重视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对环境质量的监管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良好的环境质量仅仅依靠先污染后治理是不能保持的,必须要提前对环境质量进行监管以及保护。这篇文章主要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问题
(一)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力度不足
从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监管方式层面进行分析,虽然我国各地区均要求对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管理,但是并没有指定具体可行的社会化环境机构监测办法。除山东、新疆等地采取目录登记 + 备案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外,其他地区大多选择能力认证 +认证证书的形式进行管理,导致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工作实效性不足。
(二)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
随着环境监测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往单一检测资质评价方式,并不能有效检测社会机构与环境监测行业要求的符合程度。
(三)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评估人员缺失
相较于公益性环境监测机构而言,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另外,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初期并没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环境监测技术及信用等级管理机制,导致环境监测社会化管理难度较大。
二、对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定期有效评估
(一)对环境监测机构的评估
对于那些进入环境监测市场的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对其技能和信用进行严格的审查,从而可以确保有效的监测社会环境。环境监测机构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才可以真正的做到有利于社会环境,因为一个良好的环境监测机构是能够发现社会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可以对其进行防护或者治理,从而确保社会环境的质量。然而假如对环境检测机构的一个方面来进行评估是远远不够的,无法真正评估出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对检测机构的仪器状态、人员能力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和业务的信用评估等等,综合的方面来评估环境监测机构的技能。
2.1.1 信用评估以及专业评估模式,对环境监测机构业务的信用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加符合社会对于环境监测机构的一些要求,因此对于环境监测机构的业务信用评估是必要的。对其监测业务信用的评估在一方面是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是可以确保对业务监测按时按要求进行监测,因此可以说对企业业务信用的评估可以确保其信誉。对其专业评估模式进行监管,是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正常运行,还为了使其评估模式更加专业。
2.1.2 设备仪器及人员的评估,环境监测机构的设备仪器以及人员结构是影响其监测技术的两大因素,无论这两者哪个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环境监测机构对于环境的监测。在对环境的监测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监测设备,因此必须保证监测设备的良好性能。对于监测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确保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能够准确有效。
对于环境监测机构设备仪器的评估,需要对其使用状况以及更换的频率来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出环境监测机构的设备仪器的可用性。然而对于人员的评估,不仅需要对内部人员的技能来进行评估,还需要考虑到机构内部的人员结构。对于人员的流动性以及在职稳定性也是需要进行评估的,从而确保环境监测机构不会出现缺少技术人员的情况。对于设备以及人员的评估是可以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内部的正常运行,从而可以稳定的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二)对人员的评估
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还包括监测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评估监测人员的制度,从而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能够得以保证。首先可以对监测人员的技能进行评估,在聘请监测人员的时候,需要制定专门的允许员工上岗的制度,对即将上岗的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审核,确保检测人员具备上岗工作的能力。环境监测机构还可以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的日常训练,确保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能够满足环境监测项目的要求。对于监测人员的信用评估也是很必要的,监测人员的良好素养可以确保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得以保证。因此对监测机构人员的评估不仅包括技能,还需要对信用进行评估,从而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对于人员的有效评估,可以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发挥其作用,因而社会环境的质量才可以得以保证。
三、推行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的新思路
(一)完善环境监测方面的规章制度
完善规章制度是社会化环境监测市场公平性、 公正性以及客观性的有力保障,可以促进环境监测事业的良好发展。 国家可以通过完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准入制度以及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人员管理制度, 为环保部门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监测技术人员的管理提供法律法规, 使得环保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工作时做到有法可依, 为环境监测市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空间,有效促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良好发展。3.2 政府部门加强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监管的监督力度近年来,随着政府环保部门职能的转变,环保部门从原来的环境监测工作者转变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者。政府环保部门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监管力度, 直接影响到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 例如,环保部门建立完善的考核系统, 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监测水平以及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并依据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考核的监测机构进行奖惩, 在有效促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提高监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水平。 政府部门通过加强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监管的监督力度,可以促使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使得监测机构自身加强对监测工作质量的控制与保障, 有效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加强环境监测专业人才的培养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是进行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人员,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结果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与政府环境监测机构对比而言,其进行监测的人员固定性不强、专业的技术能力不高, 监测人员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 环保部门可以鼓励环境监测人员参加专业的技术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强环境监测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
结语
社会化环境监管是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针对社会化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低价竞争、弄虚作假情况,社会化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应结合环境监测市场要求,借鉴其他国家经验,构建专门的多部门统一的社会化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同时,逐步完善社会化环境监测评估机制,结合人员信用登记机制进行推广和应用,为社会化环境监测行业良性运转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少娜,周国强,叶欣,李庆庆.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质量监管办法探索[J]. 广东化工,2016,43(08):126-127.
[2]陈兆佳. 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策略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6):137+144.
[3]姜国兵. 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探析——基于广东省D市的调研[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27(03):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