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及应用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7期   作者:张臣、许学建、梁艳波
[导读]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使用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预测在最近几年这种装配技术会被广泛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属于建筑工业化所形成的产物,属于新型的建筑。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建筑因为二战的影响,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房屋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许多的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建造房屋开始利用预制装配式的方法,结果取得了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预制装配式建造房屋的方式慢慢成为了系列化、标准化,以及完整化的体系。八十年代末,预制装配式建造房屋的方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国家,并迅速的发展起来,从那以后在建筑业中,预制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在叠合板吊装时,在起吊的时候利用画吊装梁,起吊过程非常得缓慢,可以让叠合板平稳地运输,在阳台板装吊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调整位置,调整好位置之后,再确定安装部位,安装的时候要轻放,才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将阳台板放置好之后,小幅度调整位置,水平放置,施工结构层时,必须要使用双层的支架,再用u型拖调整标高,在施工结构层的时候,将双层支架应用起来,完成第一层叠合楼板结构施工之后,现浇混凝土的强度不能够小于设计强度的70%,才可以拆除下一支架。安装预制楼梯板时,调整位置根据楼梯板的方向进行调整,落下的时候必须要缓慢地操作,以免造成损伤。落地之后,以控制线为根据,调整位置,矫正位置,调整之后再固定位置,在吊装预制阳台的过程中,在预留的4个吊环上展开操作,安装阳台吊装之后,矫正位置,确保安装质量,安装吊装的过程中,调整位置和方向,将叠合板的方向得以确定,不能造成不必要的碰撞,稳定之后,缓慢安装,不能让叠合板受损伤。清除基层表面上的所有杂物,让基层表面保持干净,如果存在着局部不平的状况,应该及时补修,预制装配式建筑屋面上的板缝比较多,在开展防水施工之前,填满水泥浆,打磨出不平的板缝,将薄弱位置与防水涂料之间的接触面积扩大,将防水性得以增强。还需要刮涂防水涂料,在专用的容器中放入加热后的防水涂料,把涂料倒入格子里,每平方米格子的涂料用量控制在2.5千克,在机面上涂上涂料,反复刮涂,使得厚度均匀一致,并且还需要注意涂料的温度,不能太高,以免影响聚合物的理化性。在刮涂防水涂料时,需要铺设防水卷材,铺设得必须平整,不能够扭曲,不能够出现褶皱,铺满防水卷材之后,应该压实,具体的方法主要是横向碾压卷材,与之前刮涂的防水涂料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以免出现空鼓的情况,纵向反复碾压卷材的搭接边,确保其牢固性。
        2预制装配式建筑特征
        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建筑形式相比,在实际使用中有更多的优势,虽然还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已经被广泛应用。为了避免出现原材料浪费情况,减少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大多时候都是在工厂完成的预制装配式建筑配件,可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直接应用在工厂制作好的配件,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工期,保证建筑质量,还可以减少施工人员的使用量。工业化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未来建筑行业的方向,新型建筑工业化主要是以工业化生产模式为主,使施工更加标准化,实行一体化、装配式施工以及信息化管理的装修模式,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局限性,避免了传统建筑方式中的问题,实现了上下游建筑产业链的共同进步,同时发展。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3.1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属于常用的技术,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预制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厘米以上,按照相应的施工要求,将叠合板的安装方向得以明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叠合板的安装方向,以免出现偏差。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叠合板受到破坏,为了避免材料浪费,必须要加强保护叠合板,确保它的安装质量。其次,一定要选择出合理的预制吊板安装施工方式,将吊装紧密度得以保证,在安装叠合板过程中,将临时支架设置起来,设置在叠合板底部位置,稳固叠合板,完成吊装施工工作之后,可以把临时支架拆除。最后,安装双层结构,考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设置出双层支架,安装上一层叠合楼板结构之后,在施工混凝土浇筑,检测混凝土,让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左右,才能够将下一层的支架拆除,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3.2预制窗体施工技术
        成型的建筑中需要具备窗体,可以实现建筑的通风要求、透光要求、遮挡要求。在选择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窗体时需要综合考量建筑设计要求,包括设计尺寸、数量、朝向等。在实际施工时,安装窗体时需要应用螺栓固定模式,要提前在窗体预留出螺栓的位置,当窗体运输至施工现场后,根据设计要求中的窗体位置进行连接构件的工作。在初步连接时,需要调整窗体的方向,并针对特定的孔隙完成窗体连接工作的后续作业,从而在满足窗体施工与应用需求的同时,能够保证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
        3.3剪力墙施工
        连接预制构件的程度对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工程施工质量起到直接影响。在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时,通常采用螺栓进行连接,不断提高预制构件的精密度连接。在预制构件的安装过程中,应该将一定量的插筋预先留在下板层,使其通过内墙预留板并渗透到螺栓孔内,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填充螺栓孔用水泥砂浆进行,将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结构与建筑工程的剪力墙有效地连接在一起,通过螺栓固定形成一个整体。为了使建筑施工运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得到充分运用,应在整个施工中心建立螺栓连接位置和剪力墙,以免后续施工对剪力墙硬度和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发展产生影响。在建筑施工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以免周边环境受到影响。
        3.4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广泛应用了框架结构,因为此结构具有使用简单、运输方便、质量轻等优势,并且在高层建筑建设中,还能够与建设方向相符合。此结构的关键环节是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梁,这两个部分均是在工厂内直接制造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进行简单浇筑工作、焊接工作。为了满足施工质量要求,需要设计中注意如下问题:首先,结构要求。结构的整体应满足平整规则,内部的支撑结构需要具备充足的强度与韧性,能够满足结构在应用过程中具备较强的承载力。同时,各梁柱中轴线必须在同一个水平面中。其次,框架要求。在处理梁与柱间交接部位时,应采用刚接点模式,并且框架基础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刚度要求、稳定性要求,应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需要在C30以上。最后,焊接要求。在焊接内部构件时需要合理化选择焊接方式,可根据构件所在的环境及承载力选择焊缝形式。而在设计承载力时,需要分别计算剪力、弯矩、扭矩等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非常有必要分析及研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因为通过研究及分析能够为该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还有可能在未来全面发挥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真实价值及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超.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4):191.
        [2]康顺年.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门窗,2016,15(8):61.
        [3]颜天积.论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7,15(05):199-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