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专业是一个古老的学科,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其专业不景气现象尤为突出。如何在新形势下摆脱历史专业的这种困境,让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这个专业探求一个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首要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大学生;历史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大学生历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优化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教育,从而为学生在实际就业和开展教学工作时打下基础。本文对我国大学生历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历史教育定义
历史教育是以历史和历史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广义的历史教育,指人类社会各界所进行的以历史学为基础的教育活动。狭义的历史教育,特指学校教育中,以历史学为依托,以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师生共同探究、成长的教育活动。
二、我国大学历史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历史教育专业,本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历史教育人才。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许多高校中的教学改革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但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和教育环境,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未进行历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从而致使历史教育课程一直是传统的课程内容,几年甚至十年间未明显的改动。教学方法相对简单,课程未明显变化,进而难以培养优秀的课程人才。此外,随着高校的扩招,历史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增加,而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从而导致我国历史教育的低效发展。因此,实现历史教育专业教学优化改革已成为目前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许多高校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三、我国开展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历史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作为我国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我国教育内容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的是培养从事历史教育的人才,因此,通过教学改革工作能有效提高该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输送更多的人才,无形中提高历史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2、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是确立学校和院系教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教学改革要充分结合时代、实际情况和学科情况,历史学科本身具有独特的传统特色,教育又具有时代性,高校若能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能有效确立历史系和学校的教学特色,也能为其他教育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3、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历史教育人才。大学生的培养已由过去的专业培养逐步转变为现代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历史教育专业学生数量的增加,若能有效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掌握更多的能力,以此为我国历史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4、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与时俱进。历史教育的传统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课程体系过于单一,长此以往给人一种与时代脱节的感受,通过课程改革,实现学科内容、课程结构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历史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5、实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程改革能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接受传统历史教育专业课程培训的大学生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会发现,学校里学的很多东西都太理论化,很难在实际应用中运用。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具有创造性,以此提高教学水平。
6、为促进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通过教学改革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多数学生在校学习后最重要的是面对社会就业,而教学改革能促进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社会面前会有更多的优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我国的教育需求。因此,对历史教育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十分有必要。
四、目前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科教育与时代发展脱节。若学科设置与时代发展脱节,很难实现人才培养。在传统的历史教育课程内容中,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性的,偶尔也有一些实践性的内容也很简单。从根本上讲,整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与新时期的教学方法相脱节。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不是新时期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而且会成为“书呆子”。因此,教育的实用性差,教学效果明显与现实社会相矛盾。
2、学科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对大学生的培养丧失活力。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历史教育教学趋于一致化,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很难实现教学创新,致使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感受到教学的活力,因而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个人能力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而且在长期单一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毕业后,他们会觉得自己在大学阶段什么都没学到的情况。
3、理论教学相对薄弱,学生掌握不牢。因对理论教学十分薄弱,学生不能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内容,在历史教育专业中,理论课的内容最为重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要想学好本专业,必须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只设置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少数传统学科,导致学生对教育学和历史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全面及不牢固。
4、教学实习形式化严重,学生实践能力差。教学实习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学校的原因,很多高校无法联系到学生的实习单位,或采用分散实习,这一实习方式中无法保证学生的真实实习效率与质量,导致学生整体实践能力差。
5、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僵化。在课程设置上,当前历史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僵化,具体表现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学校习惯性地以必修课为主要内容,忽视选修课,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其他课程的辅助,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效果打折扣。
五、我国大学生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1、要顺应时代潮流,建立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顺应时代潮流,学校和院系领导要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和历史教育的学科情况及专业特点进行改革,创建开放的专业教学模式,优化历史教育目标设计,改革学科目标,任用更年轻、更有活力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科的专业活力,从而为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和前提。
2、采取多样化、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活力。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要树立自己的理念,把学生作为发展的基础,把更多新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中,比如:通过整合更多的选修课、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建立以实践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核方法,以及让学生走进社会学习、充实自己,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
3、加强理论课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掌握效果。理论课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同时要扩大学生的理论知识面,不能把过去的传统几门专业理论课作为全部知识,可整合政治基础课、史学专业课、历史教材教法课程、历史教学技能课和一些社会实践、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课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丰富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理论掌握效果。
4、优化专业课和选修课设置,促进课程结构更加合理。专业课和选修课设置要更加合理,有效调整课程体系,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适当提高,为学生开设更多专业强的选修课,拓展学生事业,提高学生教育专业化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历史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树林.地方高校历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9(03).
[2]陈世英.基础教育改革视域下历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反思[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
[3]施展.我国大学生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