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变化的今天受到关注。这不仅是因为高职教育具体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因为社会就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从协同创新出发,真正建设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服务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
关键词:协同创新 ;高职院校 ;“双师型 ” 教师 ;教学团队;
教师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优质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高职院校寻求自身突破的重要途径,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则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点之一。基于协同创新视角来看,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缺乏清晰的共同目标、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困境。为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治理提升,需重视制定共同目标、完善运行机制、健全保障机制等措施。
一、完善运行机制
1.需要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机构协同管理机制。高职院校要将机构协同管理制度作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发展的理论依据,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各教育主体的职能,规范各教育主体的工作流程及行为,推进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加强不同主管部门之间的合作,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院校、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第一,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从全局角度出发,整合区域内的优秀资源,使企业、院校、行业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并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相关工作事宜,以此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行业和企业要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发挥自身指导作用。行业专家及企业的一线工作者要积极配合领导小组的相关工作,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困境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第三,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落实好上级部门针对“双师型”教学团队制定的培养工作计划,与行业企业一道制定职业岗位标准及人才培养的合格标准,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专业的设置及培训基地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学术能力。
2.高职院校要以多方合作共赢为基础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不同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1)从政府角度出发,相关部门通过制定政策及资金投入的方式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扶持,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2)从高职院校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希望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强自身竞争实力,以政校行企协同创新为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希望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人才,希望与高职院校互帮互助,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通过校企合作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4)从行业角度出发,行业希望通过参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推动行业人才质量提升,为行业带来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行业知名度。对此,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要尽量满足不同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寻求发展的共同点,以需求为动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得教学工作能够与区域支柱型产业紧密结合,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
3.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机制。要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更新人才引进途径及人才培养的方式。第一,高职院校可以从区域内的优秀企业中引进一批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者,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将自身的技能、经验传授给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实践特长。同时,要为教师和技术人才提供交流平台,帮助他们取长补短,共同做好教学工作。第二,高职院校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来校指导,通过开展讲座、参与学术讨论等形式参与到教师团队的培养建设中,帮助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第三,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开展深入性的合作,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可以对本校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为教师提供去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帮助教师树立深造意识,形成政校行企共同培养的新局面。
二、健全保障机制
1.高职院校要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相关部门要起到牵头作用,协调好各方合作。行业和企业要以社会发展形势及劳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初就能清楚地了解到胜任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同时,高职院校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和课程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听取企业及行业的意见,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及行业专家一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将课堂作为企业、行业发展的基地与特色,努力提升“双师型”教学团队的专业素养,保障教学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2.高职院校要与行业企业共同承担起“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责任。院校不仅要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也要与企业和行业共同承担起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为教师的技能操作提供合适场合。高职院校要在教学委员会的指导下为教师团队提供实习场合、人力资源以及培养经费,与企业和行业协同创新,针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现有教学困境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增强青年教师的理论基础与动手能力,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高职院校、企业和行业要共同参与学术讨论,针对专业性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要以政校行企协同创新为平台发展区域内高职教育的师资力量,通过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信息来促进教育主体之间的合作沟通,逐步构建起一支有梯度、有深度、专业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要对不同类型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出不同难度的学术课题,使得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与行业专业、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加快企业的产品研发及工艺改进过程。同时,学术讨论也会增进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提高教师将学术成果转变为实际生产的能力,能够使得院校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要共同商议制定“双师型”教学团队考核体系。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考核机制,使得企业管理者和行业专家能够真正参与到考核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设置的考核内容、考核指标既要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又要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及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在考核过程中,要对考核方案、考核结果进行复审,保障过程公开透明,保障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企业要参与到教师考核过程中,为教师考察评价出考题,对教师进行操作考核,确保“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教学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教学要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要对考核结果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结果的不同实行不同的奖惩制度,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复杂工程,对培养具有扎实知识基础理论水平与优秀业务实践能力的教师这一构建目标来说,“双师型”建设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必须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校企协作创新来共同发展教师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达到整个教学质量的不断发展,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平.浅谈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2018.
[2]刘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2019.
课题名称:校企合作开展铁道工程施工与维护类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课题类别: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ZJC131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