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建筑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7期   作者:刘强
[导读]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在这种新形势下,为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对建筑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实际上建筑工程中质量建筑管理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亟需采取相关解决策略。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建筑管理;建筑工程;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质量监督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建筑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措施。而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监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验收质量,导致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完善。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则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员技能和专业素养,严格把控建筑材料和设备质量,提高建筑质量管理水平。
一、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在质量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很多建筑工程项目对质量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为各项质量监督和评价提供依据和规范化流程。因此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1]。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范围狭小。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质量监督管理起到了一定的实效性。不过综合来看,质量监督的范围还相对比较狭小,仅仅局限于施工阶段,并且主要的监督对象为工程责任主体的行为质量和工程实体质量,忽视了对勘查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无法在根本上提高建筑质量。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模式单一化。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很多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都存在沿用传统的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模式,在不同环节和不同分项的监督中仍采用比较单一、无区别的监督方法,就不能够准确的发现建筑质量隐患和缺陷,对整体建筑质量会造成相对较大的影响。
        (4)质量监督人员专业素质欠缺,存在违规行为。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经常出现监督人员或监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不合理。比如会出现越级监理,允许其他单位或者是个人以单位的名义来承担监理工作业务,并私自转手给其他工程监理单位;再比如个别监理单位或监理人员与建设单位签订虚假合同,只收取费用而无监理实际工作实施,或者是刻意推卸监理责任、向建筑施工单位推荐建筑材料、施工队伍以谋取私利等。另外一方面还存在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资质不合格,质量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建筑工程的各项检查任务执行不彻底等,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建筑质量问题[2]。
        (5)对建筑材料及设备的监管控制不严格。在当前多数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督存在的最大问题即是对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和设备使用水平监管不严。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追赶工期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往往会选择价格低廉,质量一般的施工材料,并且在进场和使用之前都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试验,就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而对设备的管理则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完善的设备采购和租赁计划,为保障工期而大量应用施工机械设备,造成设备磨损严重、施工质量欠缺。这一过程中质量监督没有充分发挥实效性,丧失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保障作用和实际功能,影响了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3]。
二、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高人员技能与专业素养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工程项目管理,首先则是提高相关人员的技能和专业素养。

所以应当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最大限度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充分提高工程监督管理水平和有效性。比如可以通过开展监督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强化专业技术知识、探讨成功工程案例,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借鉴具有实效向的监督管理方法和手段。同时还要对监督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教育,促使其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建筑工程经济知识等,从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4]。
        其次是要加强监督管理人员对建筑质量问题的发现能力、甄别能力和处理能力,所以要组织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业务进修,通过聘请领域内的专家、大学专业教授等,进行专业基础教育和业务强化,着重提高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理论修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强、能力强的质量监督管理队伍。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监督管理,尽可能的提高监督管理效率,促使质量监督趋向网络化、科学化,缩短质量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流程和时间,以便于降低质量监督成本。
        最后是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激励机制,充分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并对工作开展效果较好的人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存在严重违规的监督管理人员则要采取严厉的处罚,充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积极调动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强化工作责任感,提高整体建筑质量。
2.建筑材料及设备质量把控
        在建筑工程中对材料的质量把控则需要从设计阶段入手,先要对工程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进行科学准确的统计,合理编制建筑材料质量控制计划,其中要包括材料数量、种类以及详细规格和性能要求等,有利于作为后续材料检验的依据和标准。然后在以工程实际需求为基础,通过招投标形式遴选建筑材料供应商,相关人员则要充分调查建筑材料供应商的合格资质、材料质量检验合格证书等,并且要充分考虑价格因素,在工程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建筑材料。
        在施工阶段,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即是要全面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各个工序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开展材料性能检测和试验,保障材料质量合格。同时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复检工作,避免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发生建筑材料损坏及变质等问题,针对标志不清和易发生质量隐患的建筑材料及时开展抽测试验和追踪检测,经过监理单位审批后才可投入使用,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则要立即进行整改和处理,将不合格建材剔除施工现场,防止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推动建筑工程施工有序进行。
        另外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监督管理,则要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设备质量监控小组,根据施工需求和成本控制标准,合理制定机械设备的采购及租赁计划,并且要严格检测机械设备的性能质量。其次是要实行专人负责制,安排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针对不同设备进行质量监督、维修养护监督、使用监督和保管,最大限度的减低施工机械设备的磨损程度,将具体监督管理措施落实在实处,充分确保机械设备的作用发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相关工程项目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人员技能和素质、强化建筑材料和设备质量把控等进行解决,尽可能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发挥实效性,提高工程整体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浅存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J].居舍,2019(32):155-156.
[2]李勇,刘彩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重点问题及解决策略[J].江西建材,2019(08):209-210.
[3]谢丽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重点问题及解决策略[J].居舍,2019(21):166.
[4]冷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7(51):169-170.
作者简介:刘强(1988.10-),男,汉族,山东滨州,大学专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