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动乡镇新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乡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建设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从而避免乡镇新农村建设的盲目性,确保我国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乡镇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贯彻落实协调发展观,保持城乡统筹状态,注重乡村生态保护,从而发展生态产业,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影响;
前言
农村基础设施是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部门还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保障农业的生产效果。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视力度也越来越强,只有做好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才能够为农村居民们的生产活动奠定基础,提升农村居民们的收入水平,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农村经济建设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
目前很多乡村虽然所处位置不同,但是建设后的面貌却是惊人的相似,导致乡村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因此乡镇规划过程中需要秉持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于当地的特色景观、资源优势、文化以及产业等,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方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发展空间,统筹布局。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安全、经济、美观的特点,具有当地特色;经济发展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利用乡镇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从而形成产业链。
2.以人为本
在乡镇规划建设中需要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农民的发展诉求以及合法权益,力求达到各方都满意的结局。在规划编制中需要尊重农民的生产与生活需求,不能搞强制性要求,在规划时需要采集各方面的意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中,制定乡镇发展的近期目标,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深入开展普法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干部需要积极与群众沟通,从而提高群众的支持度,更好的推动乡镇规划工作的开展。
3.可持续发展
乡镇规划需要立足于乡镇的长远发展,制定协调发展的方案,从而确保乡镇建设规模与经济水平相协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注意保护耕地,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构建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推广新能源的使用,从而实现乡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跟农民生活设施不完善
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水平过于落后,在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过程中过于落后,对于农业水利灌溉工作也造成了比较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的农田水利设施还存在有更新缓慢以及年久失修的问题,影响到农田灌溉效果。因为农作物的耕种机械化水平比较低,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开展造成比较大的阻碍,影响到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道路建设设施进行分析,农村地区跟城市地区还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农村地区的道路状况比较差,也没有做好道路的排水系统,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具体需求。
2.投入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资源来源主要是财政部门的拨款以及社会资金支持两方面,就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探究,目前还存在有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另外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跟政府部门的绩效还存在有紧密的关联性,导致了很多民间资本无法涉足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中。因为农业收益的薄弱性跟缓慢性,导致了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中。外加上财政支农支出有着资金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等问题,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自为政的情况,资金缺乏统筹协调,投入交叉等问题比较严重,也就影响到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效果,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3.地区发展不均衡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还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较高,农业发展水平也较高。但是一些经济发展欠缺的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有建设水平过低的问题,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甚至还都未曾通上地下水。可以说不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对于该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也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水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不断完善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工作,保障每村每户都能够用来自来水,还要充分满足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在常见干旱地带进行人工增雨基地的建设工作,在旱季做好人工降雨工作,保障农作物生产的灌溉需求。对于一些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要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保障农业生产水平。此外还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积极构建城乡交通网,做好城市的公路建设工作,做好道路排水系统建设,这样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还可以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村的电子商务,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进行投资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但是因为地方政府部门的财力有限,在资金分配跟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这也就需要农村做好投资体系的完善跟优化,保障政府资金的使用质量,避免政府资金限制或者浪费等问题发生。此外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资金投资力度不足的问题,还要求各地的农业部门形成政府投资引导的多渠道跟多元化投资体系。比如对于一些小型水电以及电网建设工作中,可以采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划拨的投资机制,保障水电行业的建设效果。因为水电作为农村居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基本条件,有着投资周期长、投资数额大的特点,也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也是私人投资难以达到的效果,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做好投资引导工作。就交通设施而言,其具备有非竞争性以及排他性的特点,服务收费管理难度小,因此可以采用市场供给为主的模式,交由地方企业进行投资建设,还可以通过弥补建设成本的方式给予地方企业政策扶持。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要想获得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果,还需要具备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者队伍,为后续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首先需要进行针对性管理部门的编制工作,做好专人管理,减少因为兼职管理影响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此外还要对现有农村基础设施管理队伍出台针对性的激励制度,通过提升福利待遇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对于我国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未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建议
要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改革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切实用好政府的财政补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积极开展科教兴国,以科技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发挥农村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在结合不同地区区域特点基础上,因地制宜的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保障农业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益,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随后针对性提出了优化策略与手段,希望能够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洪庆,刘黎明.标准景观情景方法及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6,21(z1):305-311.
[2]葛平安.新农村建设规划模式调查研究——以山东省即墨市南山东村与胶州市东五里堆村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