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要点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7期   作者:刘荣辉
[导读] 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工程的发展也日趋完
        摘要: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工程的发展也日趋完善。市政道路工程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仍旧是市政工程中重要且复杂的模块,本文将从市政道路工程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针对相应要点制定合理化改善策略,希望对未来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管理要点;策略探讨
        引言:对于任何一项工程建设来说,把握其管理要点尤其重要。市政道路工程关系到市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安全出行的重要保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市政工程的独特意义,明确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管理要点,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探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要点策略,从市政工程作用发挥的角度来说,意义重大。
一、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
        (一)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是一个从勘探、规划到施工、维护的系列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对整个工程建设进行质量管控。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比如勘探数据的准确性、规划的科学性等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应遵循质量和安全原则。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水平,这是施工过程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政工程的效果得到合理发挥。安全是始终摆在第一位的,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对受害方、施工方、周围居民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且拖慢工程进度。
二、市政道路工程招投标管理
        一般来说,市政道路工程都是由政府单位作为建设单位中的业主出资建设的,为保证工程顺利建设,在实际招投标工作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一)保证参与招标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信誉是招投标开始的基础。这项工作在招投标之前就应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符合期望的工程。
        (二)业主方需要不断完善招投标管理机制。重点在于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发生施工方分包或者转包现象,要通过监管使过程受控,以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
        (三)业主方要加强合同管理,针对业主方和施工方商定的重点细节,一定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将招投标中强调的相关事宜落实到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单位职责,促进各个分项施工单位间的沟通交流,确保施工效率[1]。同时也为后续若出现违约或验收不合格情况提供追究责任的依据。
三、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
        (一)施工前期管理,主要体现在施工设计和成本规划。业主方务必要与设计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事先调查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将道路交通流量、地质、环境等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切勿不结合实际盲目套用设计模板。同时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不管是施工设计交底、整体设计交底还是图纸设计交底都非常重要。业主方可委托专业人士审查技术交底材料,对于施工图纸要反复推敲,研究其可行性,针对不合理之处特别是涉及供电、供气管路不合理之处要明确指出,要求相关单位优化;对于土石方等危险系数较大的工程,一定要开展专项方案技术交底,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成本规划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的质量水平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在进行成本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工程的规模、人力、材料、施工周期等因素,成本控制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为了缩减成本而盲目降低标准,施工人员资质、混凝土、水泥等材料质量要符合要求。
        (二)施工人员管理。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具体操作者,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影响较大。

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很多市政工程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施工人员技能不足或疏忽大意造成的,所以业主方和施工方一定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选拨和管理,一方面要筛选身体素质、专业能力符合工程需要的人员,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技能等培训,通过传授施工技术要点来降低质量风险,同时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重要性,自发提高施工质量。
        (三)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水泥、钢筋骨架等,这些材料质量的优劣情况毫无疑问会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质量监管人员要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审查力度,可通过检测报告和出厂证明来确保所有材料来源可靠,保证施工材料符合施工标准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并按照储存条件合理放置,避免不同材料因管理混乱而改变性能或损坏。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施工材料质量检验机制,质量监管人员可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不定时检验,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管。
        除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管控外,还应在遵循均衡性原则的基础上确保施工现场实现最佳动态组合,具体表现为施工过程中材料随着施工进度逐渐变化。因此可以通过编制物资表来合理安排施工材料、设备、人力的进场时间和数量,运用精益思想来减少浪费。
        (四)竣工验收质量管理。市政道路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评估验收。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将实际工程与施工规划进行对比,审查工程结果与工程立项、勘察设计等要求是否保持一致。在验收过程中,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均需有代表在场,经过严格排查,待市政道路工程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后才能投入使用,若有问题,需按要求整改完成再使用。验收环节要对施工各环节进行详细评价,最终形成完整的评估报告。
四、市政道路工程进度管理
        强化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做好工程进度管理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业主方要提高思想认识,要要求相关方在施工前期按照施工周期制定完善的进度计划,把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外部因素考虑在内,其中包含气候条件以及天气情况等,这些都与工程进度有直接影响。比如考虑雨季给施工造成的困难,在制定计划时就应该合理规避,雨季时侧重于进行不受天气影响的环节,确保始终保持较高的施工效率。另外,也可以对市政道路工程进度信息化管理,把阻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进度的因素进行统一管理,及时防范会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进度的因素。基于此,加强外部因素管理势在必行,这不仅可以保证工程质量,也可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最终保证社会公众安全出行。
        进度管理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施工进度,也体现在成本管控,成本管控要与施工进展基本对应,这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五、市政道路工程安全管理
        市政道路工程安全管理主要是对施工场地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危险要素进行管理,保证生命安全是第一准则,事故一旦发生,百害而无一利。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未经安全培训不得上岗,施工期间配备齐全的劳动保护用品,严禁从高空抛扔料具,防止砸伤其他人员。劳保用品要有品质保证,严禁假冒伪劣产品。在脚手架工程场地,要严格依据相关安全规定拉结建筑物和架体,夯实脚手架基础,在存在风险的的部位设置安全网。在用电活动中,需安排专人定期检测配电线路,对于固定式的设备需利用专用开关箱。特别要重视的是起重机械的吊装操作必须同高压线路拉开一定距离,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同时布设对应的防雷装置,且安设专人监护吊装施工与起重设备。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需增强安全施工监管,构建科学有效的施工安全监管方法与应急方案,确保市政道路工程安全管理质量,保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2]
六、结束语
        高质量的市政道路工程是人民福祉,值得所有相关方重点关注。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招投标、质量、进度、安全等都是要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把控好各项管理要点,就能保证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继而为城市建设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高惠茹.浅析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现场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7):24-25.
        [2] 孙峰,张璐.浅析市政道路施工特点及现场管理措施[J].中国建材科技,2015,03(11):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