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优化施工与管理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7期   作者:胡可铭
[导读] 市政道路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其工程质量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其工程质量,不仅对市民交通出行有直接影响,还会影响到政府形象、建设和施工单位的社会信誉,需要引起参建各方高度重视。文章从项目建设方角度,对做好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技术优化以及管理等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优化;管理措施
0 引言
        现阶段全国各地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进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以满足市民出行交通需要。市政道路在施工存在以下特点:一是红线范围内,通常都存有各类地下构筑物、管线;二是施工工期受到严格限制;三是在修建道路过程中同步进行地下设施建设;四是施工过程人来车往,容易存在各类质量和安全隐患;五是施工过程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做好公关协调工作,例如要和有关部门商量进行管线改迁保护、部分施工工序需要交叉管理等,如果对上述问题不然有效处理,容易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不利于工程顺利交付使用。

        市政道路工程通常包含道路、桥涵、岩土、照明、交通和绿化等专业,并统筹考虑水电气管网、雨污水管网、综合管廊等配套工程。
        因此,为保证高质量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必须强化对施工过程各项施工技术的优化工作,提高管理效能,保证工程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投入使用。
2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重点
2.1 交叉作业管理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的专业较多,很多工序都需要交叉作业,其包含了道路、排水、综合管廊、交通、绿化、照明等多个分部分项工程等。
        为提高施工效率和进度,通常施工现场都会安排多个专业队伍,同时进行交叉施工,容易造成相互干扰和制约;市政工程通过具体工期紧、施工任务繁重的特点,要保证整体工程质量,项目参建者各方包括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管理人员,应当相互协调、密切沟通,对施工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种施工技术和行为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落实各施工队伍的各自责任,统一听从调动和指挥,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效能。
        合理划分各个施工区域,每个施工段平行组织施工。总承包方管理者必须承担起统筹各施工队伍的责任,并保证各施工区域的工序活动能够正常开展,配备足够的施工资源;总承包商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等措施,明确各分包商之间的施工范围和施工顺序,明确他们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管理要求,做好对他们的分包管理工作,保证各工序能够有效衔接。
        项目建设方必须选派管理水平高、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与监理方和施工单位有关技术和管理人员保持密切沟通,督促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合同内容规定,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基础上,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2.2 做好各类公关、协调工作
        建设方管理人员,要对工程施工进行动态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要求施工方进行整改。此外,由于市政工程涉及的范围和历程较长,沿线存在有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社区等,施工过程需要交通疏导以及征地拆迁等,都必须与沿线单位进行对接沟通,协调难度大。因此,必须耐心细致做好各项解释和协调工作,保护好施工环境,实现绿色施工。减少因施工而影响环境,干扰沿线单位和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
2.3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要制定有效措施,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建立有关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和技能培训工作,防止施工过程出现不文明行为,对工程质量和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各种材料和设备有序堆放,并做好施工所产生的粉尘、施工噪音以及污染的防治工作,要及时做好对施工地面以及过往车辆的清洗、垃圾清理和围挡清洗等,保持施工环境干净、整洁。


3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关键工艺解析
3.1 基坑监测
        通常在进行管廊工程施工时,要进行深基坑开挖,同时施工周期比较长,必须做好对其监测工作,确保基坑以及周边建筑和构筑物安全。
要安排专人和设备、技术等,对管廊工程进行实时和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基坑变化情况,并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深基坑工程顺利完成。
对管廊工程基坑监测,重点关注基坑变形问题,对基坑变形以及水位变形问题,进行及时掌控。根据管廊工程的特殊性,应以施工期基坑支护体系及周边土体变形监测为主,在加强各类监测工作的同时特别强调支护体系变形监测。
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对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周边环境的状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并根据所监测到的数据,研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出现安全问题,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
3.2 新老路基搭接
        在进行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施工过程中,遇到地基沉降问题,因为新填的路基会出现较大沉降,旧路基则沉降量较小,如何对结合部位进行质量控制, 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必须按照设计规定要求,在进行对现有路基拓宽时,要将现状路基开挖台阶,铺设土工防裂材料。
搭接尺寸增大,老路面受到应力减小,搭接台阶能有效减少应力集中问题,有利于提高新老路基的受力均匀程度。铺好土工格栅,当填筑土体需要增加抗力强度时,给路基填料填筑到和路基顶部有合适距离处,就要在路基搭接处铺设土工格栅。
认真研究新老路基搭接施工技术和工艺,施工前先要试验工艺,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强化搭接质量。
用于拓宽地基处的填土, 应该与原基的填料一样,采用轻质填料, 降低路基沉降与变形,减小裂缝出现问题。
水是影响拓展路基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有效解决水对路基工程的影响,施工期间,要对旧路基的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换或者修补。
3.3 综合管廊建设
        管廊属于地下构筑物,必须具有较强的防水等级,必须做好有关防汛防涝工作。管廊变形缝、施工缝、通风口、出入口、投料口及预留口较多,要对细部进行防水构造处理,存在较大困难。
        管廊节点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本管廊存在连接通道、人员出入口、进排风井、配电设备经以及各种交叉口等多种形式的管廊节点,各种异形的节点形式对测量、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工作有着更高的技术质量要求。
在进行防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对其配比和施工工序进行研究和优化,对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浇筑作业完成后要及时对其进行养护,提升混凝土密实度,防止裂缝问题出现,提高结构自防水性能。
        做好细部构造防水,重点加强预制节段接口、变形缝、施工缝、通风口、出入口、投料口及预留口等薄弱部位防水施工。
        在管廊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其基础处理工作,对其节段程度进行合理设计和控制,减少或避免出现结构变形,提高结构水密性;
做好对防水材料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加强防水层成品保护,发挥其防水效果。
        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提前确定管线协调配合原则,将综合管廊设计为双层以便满足其互通需求,也可以通过平面尺寸的加宽来实现互通功能,从而避免了管廊交叉导致实体质量控制难度增大。通过优选测量仪器、优化测点布置、强化现场测控等措施提高测量精度;通过组合模板设计、优化混凝土浇捣及养护工艺,提升管廊节点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需要建设的市政道路工程越来越多,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设方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调动监理方、施工方等参建单位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约束施工单位以及各分包商施工行为,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优化,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的提升,推动市政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奉明.市政施工中道路桥梁的质量控制措施[J].居业,2018(08):
 [2] 顾德宝.如何加强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17(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